[实用新型]一种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PE筛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19834.X | 申请日: | 2013-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4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申瑞臣;乔磊;付利;田中兰;时文;王子健;王开龙;林盛杰;何爱国;张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10 | 分类号: | E21B43/10;E21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层气 水平 井完井用 pe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PE筛管装置,属于煤层气钻完井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利用水平井进行煤层气开采时,裸眼完井是最主要的完井方式。但是由于煤层机械强度低、裂缝和隔离发育,存在较高剪切应力作用,在生产期裸眼完井容易导致煤粉产出、煤层坍塌,造成井眼堵塞、粉煤灰堵塞排采泵等事故,严重影响煤层气的单井产量。
国内针对水平段煤层坍塌这一问题,也进行了金属套管(筛管)完井方面的尝试,但是采用金属套管(筛管)完井进行煤层气开采,会为煤炭的后期开采留下一定困难:煤炭开采过程中“割煤机切割金属套管(筛管)可能引起火花”,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PE筛管完井能够提高煤层井壁的支撑能力,并有效解决粉煤灰堵泵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煤粉在井底大量沉淀和堆积,可利用下入的PE筛管进行间断性的洗井作业,确保井底畅通的煤层气渗流通道;此外PE筛管易拆除,便于今后的采煤,是先采气后采煤的适宜配套技术。
因此,为了解决制约煤层气开发的瓶颈技术问题,确保煤层气水平井高效安全的生产,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PE筛管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PE筛管装置,利用该PE筛管对煤层气井水平段进行完井,可以确保水平井底煤层气的快速高效开采,并便于今后的采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PE筛管装置,基管缠绕在滚筒上;基管壁上分布有筛眼,筛眼形状为长条形,筛眼剖面呈梯形,梯形大的底边应为基管外表面,梯形小的底边为基管内表面;筛眼相位角分布呈60°,筛眼宽度为8mm,筛眼长度为23mm,筛眼过流面积比为3%。
基管的材质为PE100材料,基管外径为50.8mm(2in),壁厚为4.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PE筛管实施完井,能够提高煤层井壁的支撑能力;利用下入的PE筛管进行间断性的洗井作业,可以防止煤粉在井底大量沉淀和堆积,有效解决粉煤灰堵泵事故的发生,并能确保井底煤层气渗流通道的畅通;PE筛管易拆除,便于今后的采煤,是先采气后采煤的适宜配套技术;对于解决制约煤层气开发的煤层坍塌、煤粉沉积堵塞井眼这一瓶颈技术问题,确保煤层气水平井高效安全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是缠绕在滚筒上的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PE筛管示意图。
图中PE筛管1,滚筒2,筛眼3。
图2是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PE筛管基管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煤层气水平井完井用 PE筛管装置,基管1连续数百米至数千米缠绕在滚筒2上。
如图2所示PE筛管的基管1的材质为PE100材料。基管1外径为50.8mm(2in),壁厚为4.6mm。筛眼3形状为长条形,筛眼3剖面呈梯形,梯形大的底边应为基管1外表面,小的底边为基管1内表面。筛眼3相位角分布呈60°,筛眼3宽度为8mm,筛眼3长度为23mm,筛眼3过流面积比为3%。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98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