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程快速放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8132.X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3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文;邱国豹;王华永;芮守财;孙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7/04 | 分类号: | B25H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快速 放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放样、考古定位开挖撒灰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用便捷快速放线器。
背景技术
施工过程中,前期需要使用灰线依照图纸设计尺寸在施工地面上放样出实际尺寸。工程上通常采用塑料桶装石灰,用手抓石灰的方式撒石灰线,有的用工地上的铁锹,手拿着铁锹一直往前走、用一个木头或用钢筋头敲打抖动,才能完成白灰撒线工作,这种撒线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塑料桶携带不方便;2、铁锹、木头、钢筋头携带不方便;3、撒线耗时长且效率不高,每次用手抓石灰少、然后从手缝漏白灰,不仅慢又伤害皮肤,通常完成整个放样线需要反复多次; 4、灰线成型粗细宽窄不均匀、效果不好;5、石灰浪费比较严重。污染周边环境;6、建筑工程,长期接触石灰对使用者的手会产生危害,容易粘在身上和手上难以清洗。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且撒的线型比较整齐,线宽均匀,线长比较平直;减少人体及衣物对石灰的接触和减少石灰的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新型放线装置,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大大减少了人体及衣物与石灰粉的直接接触和石灰粉的用量,并且所撒线均匀、平直的新型工程快速放线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工程快速放线盒,包括柱体状的容灰器体4,以及设置在容灰器体4上部的提手1、侧壁上的把手2,和用于封盖容灰器体4上口的盒盖3;容灰器体4的靠近封闭的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灰管6;
所述的容灰器体4内盛放有直径大于出灰管6直径的椭圆滚珠7;
所述的把手2与容灰器体4通过铆钉固定连接;
所述的盒盖3包括与容灰器体4固定连接的前盖301和与容灰器体4活动连接的后盖302;前盖301与后盖302之间通过活动连接扣303连接;
所述的后盖302上设有与容灰器体4连接的紧固扣304。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携带方便,并且不受下雨的天气影响,每次需要灌装2斤白灰,向前走动、便可完成放样标记,撒的线型比较整齐,线宽均匀,线长比较平直;减少了石灰粉的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减少了石灰粉对身体和手的伤害,以及对衣物的污染,有效的减轻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为:提手1、把手2、盒盖3、前盖301、后盖302、活动连接扣303、紧固口304、容灰器体4、吐灰嘴5、出灰管6、椭圆滚珠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工程快速放线盒,包括柱体状的容灰器体4,以及设置在容灰器体4上部的提手1、侧壁上的把手2,和用于封盖容灰器体4上口的盒盖3;容灰器体4的靠近封闭的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灰管6;
所述的容灰器体4内盛放有直径大于出灰管6直径的椭圆滚珠7;
所述的把手2与容灰器体4通过铆钉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盒盖3包括与容灰器体4固定连接的前盖301和与容灰器体4活动连接的后盖302;前盖301与后盖302之间通过活动连接扣303连接;
所述的后盖302上设有与容灰器体4连接的紧固扣304。
使用时,打开后翻盖302,将石灰装入容灰器体4内,将撒线器倾斜适当角度,致使吐线嘴5与地面垂直,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石灰流,操作者通过控制手柄2沿着需要放样的线路行走,完成放样标记的目的,在容灰器体4装椭圆形钢球或其它刚性物料代替的滚珠7,在手动时盒内的滚珠7来回上下振动,采用弹性回复和重力原理,有效的减轻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携带方便,并且不受下雨的天气影响,每次需要灌装2斤白灰,向前走动、便可完成放样标记,撒的线型比较整齐,线宽均匀,线长比较平直;减少了石灰粉的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减少了石灰粉对身体和手的伤害,以及对衣物的污染,有效的减轻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81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大臂布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工具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