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蓄电池吸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7221.2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2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三元;史伯荣;佘仁松;刘轩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03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蓄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加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蓄电池吸酸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组装完成后,还必须有一个注酸的工序,由于蓄电池的盒体不透明,难以判断注酸量,经常会有酸液溢出,且在注酸过程中,也有可能使酸液溅出。因此,注酸结束后往往还需要一个吸酸过程,否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能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现有的蓄电池吸酸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真空泵,缓冲罐,吸酸罐,吸酸管以及用于连接上述部件的连接管。一般采用单个吸酸管进行吸酸,要依次对每个注液孔进行吸酸,操作繁琐,花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目前,有部分蓄电池吸酸装置带有多个吸酸管,可以实现多孔同时抽酸,如公开号为CN2865013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抽酸装置,包括真空泵,真空罐,吸酸瓶,连接管,还包括与连接管相通的多头吸管装置,所述多头吸管装置包括大头吸酸头和抽酸底板,大头吸酸头和抽酸底板间设有若干根与连接管相通的抽酸管,所述抽酸管中部为弹性伸缩软管,抽酸管可在抽酸底板内上下活动。公开号为CN20261633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吸酸装置,包括滑动杆、吸管、定位板、固定板,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吸管上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下端穿过所述定位板上的吸管孔,所述吸管成双排三管布置。
上述专利文献中提供的抽酸或吸酸装置均存在以下问题:抽酸管或吸管只能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但无法实现沿抽酸底板或定位板的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只能选择注液孔间距与其抽酸管间距匹配的蓄电池进行多孔同时吸酸,而对于间距不匹配的蓄电池,则只能一次选择一个注液孔吸酸,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蓄电池吸酸装置,该吸酸装置可以实现多孔同时吸酸,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该吸酸装置中各吸酸管的水平间距可以调整,以适应注液孔间距不同的各种规格蓄电池,简化了设备,并降低了设备的资金投入。
一种可移动的蓄电池吸酸装置,包括机架和真空发生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的升降板;
安装在所述升降板上的若干根吸酸管;
连接在所述真空发生装置和各吸酸管之间的总管,其中各吸酸管并联的接入该总管;
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处在升降板上方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带有若干根连接管,所述各吸酸管通过对应连接管并联的接入所述的总管。
吸酸前,首先根据注液孔的间距调节吸酸管的水平距离,保证多个注液孔同时吸酸。吸酸时,控制升降板向下运动,升降板上的若干根吸酸管同时伸入对应的注液孔中,开始吸酸;吸酸结束后,控制升降板向上运动,带动升降板上的若干根吸酸管离开注液孔,完成整个吸酸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板为矩形板,方便若干个吸酸管的排布,且加工过程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板中设有水平布置的导向槽,该导向槽内安装有若干个滑动座,每根吸酸管对应地安装在其中一个滑动座上。升降板中导向槽的设计,用于支撑并引导滑动座的运动,使得滑动座可以沿升降板的长度方向任意移动。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水平布置的导向槽为燕尾槽,采用燕尾槽,可以提高滑动座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再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若干个滑动座具有用于与燕尾槽配合的凸块,该凸块的形状为梯形,可以使滑动座稳定地沿升降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座贯穿有紧固螺栓,该紧固螺栓具有与升降板侧壁抵接的定位端。滑动座沿升降板的水平方向任意移动,若要将滑动座固定在升降板内的某一位置时,只需旋紧滑动座上的紧固螺栓,将紧固螺栓上的定位端与升降板的侧壁抵接,即可将滑动座进行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座设有螺纹孔,吸酸管的中部带有外螺纹且安装在对应的螺纹孔内;每根吸酸管上均螺纹配合设有两个锁紧螺母,这两个锁紧螺母分别处在该吸酸管所处滑动座的上、下两侧。
将每根吸酸管安装在对应的螺纹孔内,通过吸酸管中部带有的外螺纹与滑动座内的螺纹孔相配合,可以使吸酸管在滑动座内上下运动。当吸酸管调整到适当位置时,可旋紧位于滑动座上、下两侧的锁紧螺母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72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