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内圈处渗油的轴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17171.8 | 申请日: | 2013-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4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潮轴承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33/78 | 分类号: | F16C33/78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圈 处渗油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主要是一种防内圈处渗油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类传动机械系统中,但其运转必需有良好的供油机构和润滑系统,出现渗油或漏油会降低系统寿命。
目前,应用于机械中轴承,从设计上为使轴承拆装方便,在轴径配合上,一般采用间隙配合,而供油系统会从配合中渗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提高使用寿命的防内圈处渗油的轴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第一密封圈、滚子、保持架、内圈及外圈,所述的内圈与外圈间放置有保持架,且该内圈与外圈间由第一密封圈密封,在该保持架上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滚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圈的倒角处设有密封槽,在该密封槽上放置有第二密封圈;通过该第二密封圈与配合轴过渡圆角间静压接触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内圈上增设第二密封圈,从而解决供油系统在此处漏油现象,并避免轮边系统因此处渗油造成制动失灵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第一密封圈;2、滚子;3、保持架;4、内圈;5、外圈;6、第二密封圈;7、配合轴过渡圆角;41、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密封圈1、滚子2、保持架3、内圈4及外圈5,所述的内圈4与外圈5间放置有保持架3,且该内圈4与外圈5间由第一密封圈1密封,在该保持架3上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滚子2。所述的内圈4的倒角处设有密封槽41,在该密封槽41上放置有第二密封圈6;通过该第二密封圈6与配合轴过渡圆角7间静压接触密封。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双列轴承一端内圈倒角处设计密封槽41,增加第二密封圈6结构,通过第二密封圈6与配合轴过渡圆角7间静压接触密封,解决供油系统在此处漏油现象,并避免轮边系统因此处渗油造成制动失灵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潮轴承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钱潮轴承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71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震作用下透水性混凝土桩堵塞试验装置
- 下一篇:小瓶装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