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定向钻穿越钻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6068.1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4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陆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杜伊芳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定向 穿越 钻孔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定向钻穿越钻孔设备,属于非开挖穿越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直径400mm以上穿越管线的水平定向钻施工工艺分为钻导向孔、扩孔和回拖三个阶段,即先采用水平定向钻机沿设计轨迹钻一条导向孔;然后,在出土端将钻杆与扩孔器连接,钻机牵引钻杆,钻杆带动扩孔器沿穿越轨迹逐级扩大钻孔,每级扩孔约150mm,直至钻孔孔径达到待穿越管线外径的1.5倍或大于管线外径300mm;最后,在出土端用钻杆连接穿越管线,将穿越管线拖入钻孔内完成管道敷设。
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在扩孔和回拖阶段,钻孔孔壁仅靠液态的泥浆支撑,对于松散地层很难长时间保持钻孔孔壁稳定,而分级扩孔又会增加对地层的扰动,延长钻孔自稳的时间,增加塌孔所导致的穿越失败的风险。2、钻孔过程中切削下来的钻屑靠泥浆悬浮,并通过泥浆的流动携到钻孔外。对于卵石及砾石地层,由于无法将大粒径的钻屑悬浮并排出钻孔,故极易发生卡钻事故,不适合直接采用水平定向钻穿越。3、岩石强度较高(大于50MPa)的地层穿越,钻具切削扭矩大,在穿越管线直径较大时,会受钻具扭矩限制,不适合水平定向钻法。4、在穿越过程中,泥浆起携带钻屑和稳定孔壁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为提高泥浆悬浮钻屑的能力而要提高泥浆粘度,降低泥浆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为使泥浆能在较低的压力下流动而要降低泥浆的粘度。为解决这个矛盾,只能提高泥浆性能,增加膨润土和添加剂用量,从而加大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定向钻穿越钻孔设备,以提高钻孔孔壁的稳定性,降低穿越施工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如下:
本钻孔设备的本体内部由舱墙隔开,舱墙前表面连接锥形破碎机构和主轴,主轴前端连接刀盘和水平定向钻机牵引钻杆,锥形破碎机构吸与舱墙间为泥水仓,泥水仓设有吸泥口。舱墙后表面连接刀盘驱动机构、连通泥水仓的给水管以及连通吸泥口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连接砂石泵。本体后端连接拖管短节,拖管短节周面设有注浆孔,拖管短节内设有连接注浆孔的注浆压力调节装置和注浆管,拖管短节后端连接穿越管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钻孔孔壁可及时获得穿越管线和高粘度泥浆的支撑,能保证孔壁稳定,降低因塌孔导致的施工风险。钻屑由专门的排水管道经砂石泵加压后排至地面,不会堆积在钻孔内,能降低卡钻导致的施工风险。水和膨润土用量少,能降低施工成本,保护环境。针对不同的地层类型,成孔直径只需大于穿越管线外直径50~300mm,成孔尺寸小。对钻机及泥浆泵的排量要求低,泥浆流量小。对施工场地要求低,穿越管段可分段预制及回拖。可实现复杂地层(砾石、卵石、硬岩)条件下的大直径、长距离管道穿越,能扩大水平定向钻法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平定向钻穿越钻孔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钻孔设备包括泥水仓1、吸泥口2、本体3、拖管短节4、主轴5、刀盘6、锥形破碎机构7、舱墙8、驱动机构9、砂石泵10、注浆孔11、注浆压力调节装置12、注浆管13、给水管14和排水管15:
管形的本体3内部由舱墙8隔开,舱墙8前表面连接锥形破碎机构7和位于其中心的主轴5,主轴5前端连接刀盘6和水平定向钻机牵引钻杆。锥形破碎机构7与舱墙8之间为泥水仓1,泥水仓1设有吸泥口2。舱墙8后表面连接刀盘驱动机构9、连通泥水仓1的给水管14以及连通吸泥口2的排水管15,排水管15上连接砂石泵10。本体3后端铰接连接拖管短节4,拖管短节4周面均匀设有3~5个注浆孔11,拖管短节3内设有连接注浆孔11的注浆压力调节装置12和注浆管13,拖管短节4后端焊接穿越管线。
本钻孔设备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60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