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防雷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5695.3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2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洪尧祥;陈飞龙;陈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防雷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单相供电的防雷器,具体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简易防雷模组。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都是单相供电,现状中大都只在相线L与中性线N之间接一支压敏电阻器作为过电压保护元件,这种保护模式称之为横向保护、也称为差模保护模式。仅有差模是不够的。电源浪涌并不仅源于雷击,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投切大负荷时都会产生电源浪涌,电网绵延千里,不论是雷击还是线路浪涌发生的几率都很高。当远方发生了雷击时,雷击浪涌通过电网光速传输,经过变电站等衰减,到各家庭时可能仍然有千伏以上的高压,虽然时间很短,也足以损坏家用电器以及IT电源等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这种通过相线L、中线传输而来的电压对地线形成了纵向过电压,必须把这个纵向过电压抑制下去,以防止电子电路的绝缘受到破坏,这种保护称之为纵向保护,也称之为共模保护。各线对地的阻抗不一致,通常情况下中性线N与地线为低阻抗,因此,相线L与中性线N之间可能有较高的横向过电压;当纵向过电压保护器的动作不一致时,各线间会引起较高的横向过电压。因此,对于家用电器而言,最好的模式是采用全模保护,即共模保护加差模保护。这类全模保护的方法,通常使用压敏电阻来实现。
压敏电阻的缺点是易老化,大多数情况下P-N结过载时会造成短路且不可回转至正常状态,在电冲击的反复多次作用下压敏电阻内的二极管元件被击穿,电阻体的低阻线性化逐步加剧,压敏电压越来越低,漏电流越来越大,实际使用中压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引起漏电流更大,形成恶性循环,以至温升达到其外封装材料的燃点,从而因高热而起火。
可见,压敏电阻的失效前兆是温度的快速提升,温度的提升速度快于漏电流的提升速度,故采用温度管理方式来及时判断压敏电阻的性能是最合适的。其保护效果的关键在于热的采集、传递速度。现有采用带温度保护的压敏电阻全模保护防雷器,连接的方式都采用引脚缠绕或点焊的方式,此结构繁琐,温度保险丝与压敏电阻的接触为线性接触,温度传输慢,脚位不可控,不利于生产,保护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全模保护防雷器温度传输慢、不利于生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简易防雷模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简易防雷模组,它包括:
三个压敏电阻,顺次线形排列,且每两个之间的电极相对,该相对的电极通过导热的导电体相电连接并彼此固定;以及
两个温度保险丝,各自固定于所述导电体,其外壳与所述导电体之间具有导热通路。
本方案的改进有:
较佳方案中,所述电极的形态为所述压敏电阻的陶瓷裸片上两侧涂覆的导电银层。
较佳方案中,所述温度保险丝夹持于所述导电体之内,其两面均与所述导电体构成导热通路。
较佳方案中,所述导电体形态为U型金属片,每一个所述温度保险丝固定于相对应的该导电体其U型的开口之内;每一个该温度保险丝的其中一个引脚与对应的该导电体电连接。
较佳方案中,所述导电体其U型的底部具有对相邻的所述压敏电阻导热通路构成阻碍的隔热槽。
较佳方案中,所述压敏电阻、温度保险丝的引脚均朝向同一侧,也可以不设置在同一侧,而是根据电路需求排列;引脚形状除了针状以外,还可以是片状、管状等。
较佳方案中,所述压敏电阻、温度保险丝、导电体按照直线排列,其彼此之间的接触面相互平行。
较佳方案中,所述压敏电阻的外表面具有绝缘的封装层。
较佳方案中,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压敏电阻和所述温度保险丝。
本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本方案构成了一体化全模的防雷保护器,结构紧凑,温度传输块,利于规模化生产。一方面压敏电阻能有效地吸收浪涌过压,另一方面与导电体配合的温度保险丝能够让因失效而处于过度发热的压敏电阻及时脱离电路,从而具备了进一步地保护功能,避免了连环式火灾的发生。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件的立体爆炸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接入单相回路实施保护功能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亏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分别从两个不同视角展示了该实施例的立体概览;图3展示了分解的立体图,图4是其应用时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5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除尘双高压电源混合供电的联锁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本安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