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多个绝缘支撑的转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14896.1 | 申请日: | 2013-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6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 发明(设计)人: | 胡汝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半山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24/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绝缘 支撑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属于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毫米波连接器通常是指工作波长在10mm以下的连接器,是一种超小型微波同轴连接器。它频率高、结构尺寸小、精度要求高。由于连接器的结构尺寸与工作波长相接近,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其电气性能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就给连接器结构尺寸带来了高精度的要求。连接器尺寸小,对设计与加工精度就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在国际上,尽管目前已推出毫米波连接器品种很多,例如:2.92mm、APC3.5、2.4mm等毫米波连接器。在这些毫米波连接器中,2.92mm连接器虽然频率能到40GHz以上,但因可靠性差,插孔容易损坏;而3.5mm连接器通常使用频率达不到30GHz。
现有的射频连接器中,2.4mm连接器、2.92mm连接器、3.5mm连接器、N型等都是标准界面,2.4mm转接N型界面的转接器,是目前测试仪器上使用较多的一种转接器。其两端为标准的射频同轴界面,一端可以与2.4mm界面插接,另一端可以与N型界面插接。
但是现有的这种转接器,由于尺寸的限制,绝缘支撑强度不够,导致转接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导体与外导体的同轴度变差,导致2.4mm端口容易被插坏。此外,由于绝缘支撑强度不够,内导体和绝缘支撑之间容易松动,转接器的电压驻波比发生劣变,影响产品使用。
现有转接器中出现采用两个绝缘支撑来固定内导体,其结构如图1所示。但是,为了装配这个绝缘吃撑,必须将外导体做成分体式结构,否则无法安装和固定。但这无疑增加转接器产品零部件和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绝缘支撑的转接器,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多个绝缘支撑的转接器,包括:内导体、第一外导体、第二外导体及第一绝缘支撑,内导体固定在第一绝缘支撑上,第一绝缘支撑压入固定在第一外导体中,第一外导体压入固定在第二外导体中,所述转接器还包括第二绝缘支撑,第二绝缘支撑设置在第二外导体内腔内且可以自由滑动,第一绝缘支撑与第二绝缘支撑共同支撑内导体,所述内导体设置凹槽,第二绝缘支撑卡在凹槽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外导体内腔上设置有倒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绝缘支撑与第一外导体之间过盈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外导体与第二外导体之间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多个绝缘支撑的转接器,在两个绝缘支撑的共同作用下,保证了内外导体之间的同轴度,保证了其电压驻波比等性能,产品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寿命延长,通过试验和实际使用验证,满足使用要求,实施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转接器结构示意图。所述转接器,包括:内导体10、第一外导体20、第二外导体30及第一绝缘支撑40。内导体10固定在第一绝缘支撑40上。第一绝缘支撑40与第一外导体20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第一绝缘支撑40压入固定在第一外导体20中。第一外导体20与第二外导体30之间也采用过盈配合,这样将第一外导体20也压入固定在第二外导体30中。
如图1所示,现有转接器还包括第二绝缘支撑50和第三外导体60。第二绝缘支撑50安装在内导体10上,第二绝缘支撑50和第一绝缘支撑40共同作用,辅助内导体10固定在第二外导体30内。
为了实现第二绝缘支撑50的安装与固定,第二绝缘支撑50外设置有第三外导体60,第三外导体60压入第二外导体30内。这样,利用第三外导体60将第二绝缘支撑50固定在第二外导体30上。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所述转接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为了保证内导体10与第二外导体30之间的同轴度,在内导体10上设置第二绝缘支撑50,第二绝缘支撑50设置在第二外导体30内腔内且可以自由滑动,这样第一绝缘支撑40与第二绝缘支撑50共同作用,辅助内导体10固定在第二外导体30内,保证之间的同轴度。
在内导体10上设置凹槽,第二绝缘支撑50卡在凹槽上,这样限制了其自由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半山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半山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4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变密封门体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铅酸电池极板包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