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4244.8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6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创迪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283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加热 压力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普通压力锅,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称的高压锅,是通过在锅内密封的状态下加热水和食物,水被烧开后产生蒸汽,使锅内的气压升高,锅内的压力升高后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从而使锅内的温度大大提高,以达到快速烹煮食物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节能、安全的电压力锅开始出现在市场中。从市场表现上看,其已经逐渐取代了高压锅。电压力锅是高压锅和电饭锅优化结合的升级产品,它集合了高压锅和电饭锅的优点,在锅内密封的状态下使用电能进行加热,既绿色环保又方便快捷,能满足多方面的烹饪需要,而且通过智能控制电路系统实现多种模式的自动烹调,其节能、快捷、环保的特性是现代人追求的方向。
现有技术中,部分电压力锅采用电磁加热,通过电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含铁质的内锅放置上面时,内锅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内锅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内锅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锅内食物的效果。因为是内锅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
目前电压力锅的电磁加热结构为在内锅的底面外侧设有支撑盘,支撑盘的下表面固定有电磁线圈,通过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使内锅产生涡流从而发热。由于现有的支撑盘大多为平面结构,因此支撑盘以及固定在支撑盘上的电磁线圈的面积有限;同时由于内锅的底面为大多为弧面结构,因此支撑盘与内锅贴合不够紧密,从而电磁线圈与内锅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导致加热效率还不够高,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加热效率,加快食物烹煮速度的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内锅、外锅和控制电路,所述内锅设于外锅内,所述内锅的下底面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下底面设有电磁线圈,所述支撑盘为与内锅下底面匹配的弧面结构,所述电磁线圈在支撑盘上呈弧面分布。
本实用新型将支撑盘设计成与内锅下底面匹配的弧面结构,从而支撑盘以及电磁线圈与内锅贴合更紧密,减小热损耗,提高加热效率。电磁线圈按支撑盘弧面分布,相比现有的平面分布,分布的面积增加,从而产生的交变磁场以及涡流增加,同样提高加热效率,进而加快食物烹煮速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所述支撑盘和电磁线圈至少覆盖内锅的部分外侧面,从而能够使内锅的侧面也产生涡流发热,从侧面对锅内的食物加热,从而形成立体加热的方式,使锅内的食物能够更快更均匀地吸收热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盘的下底面设有固定座,所述电磁线圈固定在固定座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也可直接固定在支撑盘上,无需设置固定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盘的底部设有温控总成和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温控总成和控制电路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温控总成也可设置在其他部位,比如锅盖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锅的侧部设有开关支架,所述开关支架上固定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和控制电路连接。更优选地,所述压力开关的触点设于外锅的下底面。压力开关的工作原理为:内锅发热后使得锅内的压力增加,内锅受热膨胀导致内锅底部下移,从而导致支撑盘以及外锅的底部下移。当下移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外锅的下底面触发压力开关。
由于外锅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而电磁线圈位于外锅底部的上方,为避免外锅产生涡流发热,减小能耗,所述外锅与电磁线圈之间设有电磁屏蔽材料,比如铝环、铝片或铜片等。同样的原理,所述支撑盘由非导电、非导磁、耐高温、高强度的材料制成,这样即可避免支撑盘产生涡流发热,还有足够的强度支撑受热膨胀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支撑盘设计成与内锅下底面匹配的弧面结构,使得电磁线圈与内锅贴合更紧密,减小热损耗,提高加热效率。电磁线圈按支撑盘弧面分布,分布的面积增加,从而产生的交变磁场以及涡流增加,同样提高加热效率。支撑盘和电磁线圈至少覆盖内锅的部分外侧面,使内锅的侧面也产生涡流发热,从侧面对锅内的食物加热,使锅内的食物能够更快更均匀地吸收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创迪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创迪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4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合一水循环式拖把桶
- 下一篇:一种新型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