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3647.0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7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威尔森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罐。
背景技术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单位支持力度,注重污水的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鼓励居住分散的村庄要推进分散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以外的分散式中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新农村连片整治的农村生活环境污水治理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目前基本采用的和日本农村集落排水(即乡村污水集中处理方式)和单家独户及多家共用的净化槽方式来进行处理,对比日本的污水人口普及率86.9%而言。我国的农村人口污水处理普及率还不足5%,说明我们的污水处理普及工作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加快行动的步伐和力度。目前,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设施从满足大中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厂,到生活小区、学校、机关等小范围污水处理的装置,大多以砖砌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式的污水达标处理方式要现场施工、费工、施工周期长,成本较高,也无法进行小型化施工和产品批量生产。
经检索发现专利号为200910069815.4专利名称为一种污水处理罐,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一端连接有进水口、另一端连有出水口,用隔板将反应器内自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分隔出集水槽、反映单元和清水池,用隔板将反应单元内自邻近集水槽一端始终依次分隔为至少一个厌氧池、至少一个好氧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二沉池和催化氧化池,反映单元各池中有过水装置。但是这种污水处理罐存在两大缺点。其一、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安装麻烦过水装置设计的不合理会把没有经过处理或者处理不完全的污水流到下一反应池中造成污水清理不彻底,其二、该污水处理罐曝气系统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曝气效果差使得污水在好氧池中处理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污水清理彻底的污水处理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罐,包括罐体本体,罐体本体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罐体本体由隔板依次分成调节池、反应池、消毒池,所述的反应池包括邻近调节池的一端依次由隔板分成至少一个厌氧池、至少一个好氧池以及沉淀池,反应池中各池中设有过水装置,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底部均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罐体本体之间设有间隙部,所述的过水装置包括过水管以及设置在隔板上的过水孔,所述过水管一端插入池中另一端与隔板上的过水孔连接,所述过水孔位于隔板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反应池包括邻近调节池的一端依次由隔板分成至少一个厌氧池、至少一个好氧池以及沉淀池,反应池中各池中设有过水装置,反应池中各池底部均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罐体本体之间设有间隙部,所述的过水装置包括过水管以及设置在隔板上的过水孔,所述过水管一端插入池中另一端与隔板上的过水孔连接,所述过水孔位于隔板上端,经厌氧池处理的污水在水压作用下由插入池中的过水管及位于隔板上端的过水孔自动流到好氧池中,经好氧池处理的污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入下一个处理池中,这种过水方式不仅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过水装置因上一个反应池对污水处理不彻底就进入下一反应池的缺陷,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设有滤孔,所述好氧池底部空间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支架、曝气管、连接曝气管与外界风机的送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曝气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的支架本体包括底板、以及底板左右两侧连接的左侧板、右侧板,所述两侧板内壁上均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安装曝气管的弧形安装部以及沿弧形安装部向侧板弯折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自由端与与之对应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曝气管的外径,所述的安装座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安装座的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曝气管是只需将曝气管放入侧板内壁上的安装座中的安装部内,在夹紧部的夹紧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曝气管很好的卡在安装座内,提高曝气管的安装稳定性高进而提高曝气效果,使污水在好氧池中处理更彻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内安装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回流泵、回流管,回流管一端与回流泵连接,另一端位于厌氧池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淀池内安装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回流泵、回流管,回流管一端与回流泵连接,另一端位于厌氧池内,污水从好氧池自动流入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池内部分水回流到厌氧池,能更好的处理污水中的氨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威尔森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威尔森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3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