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曝气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3514.3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7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威尔森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12;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的,涉及一种曝气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曝气管支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曝气管固定架,采用两种方式固定,一种是曝气池底部埋伏设大量的金属预埋件,将用圆钢煨制成型的金属或上端与两个半圆工程塑料固定环组合支架焊接在预埋件上面;另一种是将支架与地脚膨胀螺栓固定于曝气池地面上。单支架过多需逐个调节其高度以保证软管的水平高度,安装要求难度很大。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为:200420096930.3公开了一种曝气管固定器,尤其是生物好氧水处理工程设备上可变孔曝气管的固定器。它由曝气管和聚丙烯塑料支架管箍与不锈钢丝绳构成,曝气管套置多只聚丙烯塑料支架管箍,每只聚丙烯塑料支架管箍低端设有小孔,不锈钢丝绳两端分别固定在曝气池壁两侧上,不锈钢丝绳上一端设有调紧器。这种曝气管固定架的机构设计虽然克服了传统中安装要求难度很大的缺点,但是这种曝气管固定器在使用过程中比较麻烦,需将曝气管依次穿过丙烯塑料支架管箍中,在更换曝气管也不方便,而且每相邻之间聚丙烯塑料支架管箍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会影响曝气管固定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高的曝气管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曝气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的支架本体包括底板、以及底板左右两侧连接的左侧板、右侧板,所述两侧板内壁上均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安装曝气管的弧形安装部以及沿弧形安装部向侧板弯折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自由端与与之对应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曝气管的外径,所述的安装座数量至少为四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架本体包括底板、以及底板左右两侧连接的左侧板、右侧板,所述两侧板内壁上均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安装曝气管的弧形安装部以及沿弧形安装部向侧板弯折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自由端与与之对应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曝气管的外径,所述的安装座数量至少为四个,在安装曝气管是只需将曝气管放入侧板内壁上的安装座中的安装部内,在夹紧部的夹紧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曝气管很好的卡在安装座内,曝气管的安装稳定性高、这种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架本体与安装座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架本体与安装座一体设置,可以提高曝气管支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弧形安装部形状与曝气管形状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安装部形状与曝气管形状相适配,可以防止曝气管在安装座中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侧板上每相邻两个安装座之间的部位均设置镂空区,所述的底板上设置镂空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侧板上每相邻两个安装座之间的部位均镂空区,底板上也设置镂空区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安装座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座的高度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增强曝气管的曝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本体与安装座均为玻璃钢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本体和安装座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提高了曝气管支架的耐腐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曝气管支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曝气管支架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曝气管支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曝气管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的支架本体1包括底板11、以及底板11左右两侧连接的左侧板12、右侧板13,所述两侧板12、13内壁上均设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包括依次连接用于安装曝气管3的弧形安装部21a以及沿弧形安装21a部向侧板12弯折的夹紧部22a,所述夹紧部22a自由端与与之对应侧板12之间的距离小于曝气管3的外径,所述的安装座2数量至少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威尔森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威尔森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3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