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弯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3112.3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5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广路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海洋 |
地址: | 062257 河北省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弯箍机构,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蜗轮蜗杆结构实现钢筋弯箍的简易弯箍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今使用的钢筋弯箍机构多采用链轮结构实现钢筋弯箍。由于链轮结构需要另外使用链条带动链轮转动,再使用更为复杂的凸轮结构带动传动部件从而拉动链条。控制钢筋弯箍过程所需要的弯折角度、力度和长度时极为复杂,当遇到需要调整弯折的角度、力度和长度时,就更为繁琐。因此,现今使用的钢筋弯箍机构体积庞大、调整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较小、极易控制和调整的简易弯箍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弯箍机构,包括:提供动力的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用以传递动力的同轴蜗杆,至少一个套于同轴蜗杆上的变速箱,与变速箱活动连接的摇臂,与摇臂形成钢筋容置通道的支撑机构;
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本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变速箱本体内、与同轴蜗杆匹配啮合的蜗轮和由蜗轮动力输入的控制机构;
所述摇臂包括,一端设置有弯箍柱的传动臂,垂直于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控制机构相连接的连接臂;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垂直穿过蜗轮轴心、伸出摇臂的另一端、空心结构的固定主轴,穿过固定主轴内、前端与摇臂形成钢筋容置通道的支撑轴,固定主轴后部用以控制支撑轴在固定主轴内来回运动的牵引机构。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为离合器和离合器控制线路;所述离合器控制线路与离合器连接用以控制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的联接;所述离合器包括与蜗轮连接的主动件和与连接臂连接的从动件,所述离合器套接在固定主轴的最外端。
优选地,所述牵引机构为对应支撑轴后方或下方位置的电磁牵引机构;所述电磁牵引机构包括电磁铁和磁力方向控制电路,所述磁力方向控制电路与电磁铁电联并通过电源控制电磁铁的磁力方向;所述电磁铁固定在变速箱的后面或下面。
优选地,所述变速箱为5个;5个所述变速箱内设置的蜗轮半径等大;其中,2个蜗轮的旋转方向与另3个蜗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较小、极易控制和调整:
1)引入蜗轮蜗杆结构进行弯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且由于采用同轴蜗杆带动蜗轮进行动力输出,同轴传动、便于控制;
2)引入离合器控制摇臂,从而控制弯折的角度;
3)引入电磁来控制支撑轴。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变速箱的俯视图;
图中,10-同轴蜗杆,20-变速箱,22-离合器,30-摇臂,40-支撑机构,44-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弯箍机构,包括:提供动力的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用以传递动力的同轴蜗杆10,至少一个套于同轴蜗杆10上的变速箱20,与变速箱20活动连接的摇臂30,与摇臂30形成钢筋容置通道的支撑机构40;
所述变速箱20包括,变速箱本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变速箱本体内、与 同轴蜗杆10匹配啮合的蜗轮和由蜗轮动力输入的控制机构;
所述摇臂30包括,一端设置有弯箍柱的传动臂,垂直于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控制机构相连接的连接臂;
所述支撑机构40包括,垂直穿过蜗轮轴心、伸出摇臂30的另一端、空心结构的固定主轴,穿过固定主轴内、前端与摇臂30形成钢筋容置通道的支撑轴44,固定主轴后部用以控制支撑轴44在固定主轴内来回运动的牵引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为离合器22和离合器控制线路;所述离合器控制线路与离合器22连接用以控制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的联接;所述离合器22包括与蜗轮连接的主动件和与连接臂连接的从动件,所述离合器22套接在固定主轴的最外端。
所述牵引机构为对应支撑轴44后方或下方位置的电磁牵引机构;所述电磁牵引机构包括电磁铁和磁力方向控制电路,所述磁力方向控制电路与电磁铁电联并通过电源控制电磁铁的磁力方向;所述电磁铁固定在变速箱20的后面或下面。
所述变速箱20共有5个;5个所述变速箱20内设置的蜗轮半径等大;其中,2个蜗轮的旋转方向与另3个蜗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所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广路,未经张广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3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圆切槽刀
- 下一篇:印刷橡胶皮的涂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