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及环保防火木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2082.4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7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昌工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香港上环皇后***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环保 防火 木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木门,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及环保防火木门。
背景技术
CN1143559A公开了一种高强阻燃浮雕夹板门,其在制备时,用木材的边角废料、锯木粉,通过粉碎机粉碎后,晾干或烘干;将晾干或烘干的植物纤维、尿醛酸、阻燃剂按100:20:5的比例倒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将处理好的木浆纸平铺放在模具上,把搅拌均匀的植物纤维原料均匀地铺装在木浆纸上;将铺装好产品送进热压机,在120℃左右的温度下热压10分钟,热压出来的就形成立体图案的门面;把热压后形成立体图案的门面铺放在模具上,放上门的框架,再在框架内填充玉米芯或其它植物纤维等填充料为,填充料均匀地排列在门的框架内,加上门面;送进热压机在100℃的温度下,热压10分钟后就制成为门。上述现有技术制成的产品能防火、防潮。但是,上述防火木门采用了尿醛酸强性粘剂,其不能降解,不能够在木门弃置后在大气的自然物理化学条件下自行降解以达到环保的效果;另一方面,为符合1小时防火隔热要求,这种传统的防火木门门扇的厚度一般较厚,要求48mm以上,因此需要使用大量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防火,能够显着减小木门的厚度,并且能够在木门弃置后在大气的自然物理化学条件下自行降解而达到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的环保防火木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其包括:两层由天然纤维 材料加上天然淀粉胶桨制成的可降解的防火木板层;及位于所述的可降解的防火木板层中间的3mm厚的由珍珠岩矿和粘剂组成的遇热可自行膨胀的矿质夹心层。
在上述的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中,所述的天然纤维材料包括弃置的建筑材料、弃置的木料、竹枝或纸盒。
在上述的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中,所述矿质夹心层中的粘剂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和大豆提取物混合而成的混合粘剂,所述矿质夹心层在遇热到摄氏280度或以上可吸热膨胀。
在上述的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中,所述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具有符合1、2小时防火时间基本要求的29mm厚度。
在上述的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中,所述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具有符合4小时防火时间基本要求的60mm厚度。
在上述的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中,该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还包括贴在所述可降解的木板层外表面的2mm厚的防火饰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环保防火木门,其包括:木门框架;及前面所述的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其与所述木门框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主要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加入天然淀粉胶桨制成的可降解的防火木板层,并在防火木板层内加装可降解、遇热可自行膨胀的材料组成的中间隔热层而制造成可降解环保防火木门板。本实用新型产品适合于防火,又能够在木门弃置后,在大气的自然物理化学条件下自行降解,达到环保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环保防火木门的厚度可以显着减小至29mm。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环保防火木门的基本构造,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环保防火木门的正面示意图;及
图2为沿图1中的线II-II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可降解防火木门板的基本组成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起见,下面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对环保防火木门及可降解防火木门板加以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其限制。
如图1所示,环保防火木门1主要包括可降解防火木门板3和与可降解防火木门板3相连接的木门框架5。木门1上一般安装有推手板6、夹丝清玻璃7、不锈钢踢脚板8及门眼、门锁位、铰位(图中未示)等常用的构件。
如图2所示,可降解防火木门板3包括两层1.3mm厚度的可降解的木板层11,位于可降解的木板层11中间3mm厚度的遇热可膨胀的由珍珠岩矿和粘剂组成的矿质夹心层13,及贴在可降解的木板层11外表面的2mm厚的门皮饰面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昌工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利昌工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20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