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高层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11447.1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5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时昀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高层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较强防震功能的高层民用房屋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的出现,高层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大都市都建造了很多摩天大楼。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比如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越来越大,怎样设计建造出抗风、抗震性能好的高层建筑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有文献报道,高层建筑中有一种叫做“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房屋,这种高层结构的核心抗震体系为核心筒,核心筒的刚度和承载力约占整个结构承载力的80%以上,而周边的框架仅占整体结构承载力的20%,所以说核心筒是最为关键的抗震体系;它解决的是竖直承重的问题,但解决不了房屋结构的上部楼层的水平地震反应大的问题。因为,高层建筑的水平地震力为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已有悬挂结构房屋,德国宝马慕尼黑总部大厦采用的就是全悬挂结构,但全悬挂结构的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部悬挂减震,下部为普通“框架-核心筒”结构,以便解决全悬挂结构的稳定性差,框架结构的抗震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减震高层建筑,其特征在于:建筑的下部楼层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的上部楼层采用悬挂结构,电梯井分别与上部楼层的悬挂结构和下部楼层的框架结构一起构成核心筒。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楼层的柱子是支撑在地面上的,所述上部楼层的柱子是悬挂在核心筒上悬挑出的刚性大梁上的。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楼层采用的悬挂结构选用巨型梁。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楼层在核心筒与悬挂结构之间放置粘滞阻尼器。
进一步地,所述粘滞阻尼器置于每层悬挂楼板之间的从上到下三分之二处;所述粘滞阻尼器采用复合橡胶弹性材料,为纵长1米,厚0.5米,宽等于悬挂结构的实心长方体;所诉粘滞阻尼器与核心筒之间用建筑筋胶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主要是:
(1)提出了一种上部楼层悬挂、下部楼层为框架结构的减震房屋设计构想,具有悬挂结构减震效果好和普通框架结构抗震稳定性好的综合优点;
(2)提出了在上部悬挂结构与核心筒之间加设粘滞阻尼器的设计概念,具有消耗地震输入结构能量的特点,使结构具有了消能与减震的双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造过程示意图;
图中:1、核心筒,2、巨型梁,3、悬吊框架,4、框架-筒体,5、阻尼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架设支撑体:以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竖向抗震体系核心筒即电梯井作为“刚劲的竖向支撑体系”;架设框架:在地震反应较小的下部楼层的核心筒周围建造框架,这样就形成了下部“框架-核心筒”抗震结构;安装伸臂桁架:在地震反应较大的上部楼层,采用悬挂的方式建造柔性的悬挂减震结构;安装吊柱及悬挂楼板:在悬挂减震结构上安装吊柱及悬挂楼板;加设阻尼器:为防止悬挂结构与核心筒之间相互碰撞,同时进一步消耗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在二者之间加设了一种可以消耗地震输入结构能量的阻尼器。
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上面的实施例只是用于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以便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已通过文字揭露了其首选实施方案,但通过阅读这些技术文字说明可以领会其中的可优化性和可修改性,并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上进行改进,但这样的改进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11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施工用的基坑护栏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升降横移停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