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太阳能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8773.7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磊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太阳能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太阳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从事露营、勘测、登山等野外作业的人们来说,现有技术的充电装置大多需要固定电源,一旦离开固定电源就无法使用,蓄电池的重量大且不易携带,需要定期充电,不能很好的适应野外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和户外,使用非常方便的便携太阳能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太阳能充电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且上端设有开口的基体、设于基体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设于太阳能电池板上表面的保护薄膜层、充电电池、多个夹子,多个强力吸盘和上端通过粘扣带可拆式连接于基体的背面且用于支撑的支脚,所述的强力吸盘可拆式连接于所述的基体的正面,所述的多个夹子对称设于基体背面的上部;所述的充电电池置于基体的中空腔体内,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输出端口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的输出端口位于所述的基体的侧壁;所述的保护薄膜层为ETFE层,且保护薄膜层的厚度为0.2~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便携太阳能充电器的基体设有中空腔体且上端设有开口,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输出端口与充电电池电连接,输出端口位于基体的侧壁,使得该太阳能充电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强力吸盘可拆式连接于基体的正面,则可利用吸盘将该充电器吸附于车窗玻璃上进行充电,非常方便,且强力吸盘可更换,防止吸盘老化失效。用于支撑的支脚通过粘扣带可拆式连接于基体背面,则使用时可利用支脚将该充电器架于地面,不使用时则可将支脚拆下。基体背面的上部对称设有多个夹子,则可利用夹子夹于人的背后,方便移动式充电。太阳能电池板上表面的保护薄膜层为ETFE层,且保护薄膜层的厚度为0.2~0.5mm。可有效防止太阳能电池板被刮花,防止太阳能电池板表面产生损害。该便携太阳能充电器可应用于汽车和户外等各种环境,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太阳能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太阳能充电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1-2中:1基体、1.1中空腔体、2太阳能电池板、2.1输出端口、3强力吸盘、4夹子、5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便携太阳能充电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1.1且上端设有开口的基体1、设于基体1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设于太阳能电池板2上表面的保护薄膜层、充电电池、多个夹子4,多个强力吸盘3和上端通过粘扣带可拆式连接于基体1的背面且用于支撑的支脚5,所述的强力吸盘3可拆式连接于所述的基体1的正面,所述的多个夹子4对称设于基体1背面的上部;所述的充电电池置于基体1的中空腔体1.1内,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输出端口2.1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的输出端口2.1位于所述的基体1的侧壁;所述的保护薄膜层为ETFE层,且保护薄膜层的厚度为0.2~0.5mm。
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为5W单晶硅钢化面板。则该便携太阳能充电器的功率较大,且强度更好。
所述的基体1的四个边角处设有四个通孔,四个强力吸盘3插接于所述的通孔内。
ETFE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基体1为帆布制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磊,未经陈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8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下一篇:一种具有锁扣结构的电脑版慢炖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