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石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8523.3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云;王宏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仕联创新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石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结石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泌尿科普遍开展的微创结石治疗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需要收集结石碎块以便于术后的分析总结。目前普遍采用收集瓶来收集结石碎块。这种收集瓶及其连接管路为重复使用,在手术前需要进行清洗、消毒准备,操作繁琐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清洗、消毒不彻底会有潜在的污染风险,可能导致医源性的交叉感染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收集瓶使用繁琐、重复使用中存在交叉感染可能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使用的结石收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石收集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结石的收集袋,所述结石收集装置还包括:
进液管,通过进液接口与所述收集袋连通;
排液管,通过排液接口与所述收集袋连通;
所述排液接口处设置有用于阻碍结石通过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排液接口连接,安装在所述收集袋内。
具体来说,所述收集袋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收集袋包括:
用于支撑所述收集袋表面为立体形状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收集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袋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和背面之间连接有侧面和底面,所述侧面和所述底面上设置有折叠线;所述侧面和所述底面沿所述折叠线对折,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对合。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
末端为密封的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壁上开有过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用于支撑所述侧面的侧支持片,所述侧支持片插入所述侧面上设置的插片袋中;
用于支撑所述底面的底支撑片,所述底支持片插入所述底面上设置的插片袋中。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排液接口为管状,所述进液接口直接开口于所述收集袋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袋上部设置有用于悬挂所述结石收集装置的悬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袋上均匀设置有容量刻度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袋上设置有用于标识剪切部位的剪切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石收集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使用时组装方便,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实用新型的结石收集装置为一次性使用,降低了医源性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石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石收集装置的收集袋折叠状态例立体结构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入支撑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片支撑收集袋的立体效果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液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液接口和排液接口设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集袋的正视图。
其中图中:1-收集袋,11-进液管,12-排液管,101-进液接口,102-排液接口,103-侧支撑片,104-底支撑片,111-正面,112-侧面,113-底面,114-背面,121-过滤管,122-过滤孔,123-过滤管密封端,201-挂孔,202-剪切线,203-容量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石收集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结石的收集袋,所述结石收集装置还包括:进液管,通过进液接口与所述收集袋连通;排液管,通过排液接口与所述收集袋连通;所述排液接口处设置有用于阻碍结石的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与所述排液接口连接,安装在所述收集袋。
本实用新型的结石收集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结石的收集袋,收集袋为一次性灭菌袋。收集袋上安装有进液接口和排液接口。进液管通过进液接口连接收集袋,排液管通过排液接口连接收集袋。这样,通过进液接口进入收集袋内的液体会从排液接口流出,过滤结构会阻碍结石排出收集袋内,进而起到了收集结石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结石收集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使用时组装方便,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实用新型的结石收集装置为一次性使用,降低了医源性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仕联创新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仕联创新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8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