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棘条摩擦式棘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08197.6 | 申请日: | 2013-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邓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远明 |
| 主分类号: | F16D41/06 | 分类号: | F16D41/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 地址: | 516300 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棘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棘条摩擦式棘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棘轮是一种单向驱动部件。其可通过止动爪与棘爪相互抵靠,以实现单向驱动或止动。棘轮包括本体以及环布于所述本体边缘并规则排布的棘爪。现有技术中,棘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磨损比较大,存在产生噪音等缺陷。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棘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棘条摩擦式棘轮,不仅噪音小,磨损小,而且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棘条摩擦式棘轮,包括环形齿轮、同轴设置并与环形齿轮内壁转动配合的第二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表面上至少设有一个缺口,缺口包括由第二动力输入轴表面向第二动力输入轴轴心方向延伸的壁面、由所述壁面靠近轴心端的端部向第二动力输入轴表面延伸的弧面;所述壁面、弧面、环形齿轮内壁三者合围形成一个径向尺寸从壁面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棘条。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齿轮的内壁圆弧面上凹设有一条第一凹槽,所述棘条设置在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共有两个,分别以第二动力输入轴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布设。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动力输入轴的表面上至少设有一个缺口,缺口包括由第二动力输入轴表面向第二动力输入轴轴心方向延伸的壁面、由壁面靠近轴心端的端部向第二动力输入轴表面延伸的弧面;壁面、弧面、环形齿轮内壁三者合围形成一个径向尺寸从壁面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棘条,不仅噪音小,磨损小,而且结构简单;在环形齿轮的内壁圆弧面上凹设有一条第一凹槽,棘条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对棘条起到限位、固定作用,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棘条摩擦式棘轮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棘条摩擦式棘轮中第二动力输入轴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棘条摩擦式棘轮的中环形齿轮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A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棘条摩擦式棘轮包括环形齿轮201、同轴设置并与环形齿轮201内壁转动配合的第二动力输入轴202,第二动力输入轴202在此可充当转子的作用,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202的表面上设有两个以第二动力输入轴202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布设的缺口203。缺口203包括由第二动力输入轴202表面向第二动力输入轴202轴心方向延伸的壁面2031、由所述壁面2031靠近轴心端的端部向第二动力输入轴202表面延伸的弧面2032;壁面2031、弧面2032、环形齿轮201内壁三者合围形成一个径向尺寸从壁面2031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的容置腔204,容置腔204内设有与容置腔204配合的棘条205。
工作时,参照图1A为方向基准,当第二动力输入轴202按图1A中所示的旋转方向转动时,棘条205在弧面2032和环形齿轮201内壁之间产生摩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棘条205向容置腔204的右端狭窄侧滚动,最终紧贴在容置腔204内不再滚动。此时,环形齿轮201、棘条205和第二动力输入轴202三者之间相互的摩擦力最大,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二动力输入轴202带动环形齿轮201转动。反之,棘条205向容置腔204的左端宽敞侧滚动,直至与壁面2031贴合。此时,,环形齿轮201、棘条205和第二动力输入轴202三者之间相互的摩擦力大大减弱,棘条205只是在弧面2032和环形齿轮201内壁之间滑动,第二动力输入轴202不能带动环形齿轮201转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环形齿轮201的内壁圆弧面上凹设有一条第一凹槽2011,所述棘条205设置在第一凹槽2011内,对棘条205起到限位、固定作用,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远明,未经邓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8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