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接触式接触轨系统接地短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6852.4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0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牛在宽;吴自来;李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威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5/00 | 分类号: | B60M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辛庄创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系统 接地 短路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接触式接触轨系统中使用的接地短路装置,尤其是能将带电接触轨系统强制断电的接地短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接地短路装置的构造是由两个钩状杆和连接他们的电缆组成。在使用时,电力控制室需要先将接触轨系统电力切断,然后用一个钩子勾住作为负极的钢轨,一个钩子勾住作为正极的接触轨,即将正极和负极短路,使接触轨系统无法突然带电,然后可进行接触轨系统维修工作。但是,如果地铁列车出现问题,需要对乘客进行疏散,营救人员需要进入现场进行抢救工作,而这时电力控制室又不能及时或根本无法将接触轨系统电力断掉,乘客或营救人员就有接触到接触轨系统而发生触电的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接地短路装置不能将接触轨系统电力强制断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短路装置,该接地短路装置,通过电缆和爪形卡子将钢轨和接触轨顺序连接,本体一端直接连接接触轨,另一端通过爪形卡子压紧电缆连接钢轨。该接地短路装置不仅能够用于接触轨系统维修时使用,防止维修人员触电,而且能够将接触轨系统上的电力强制断掉,保护乘客和营救人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接地短路装置由本体、爪形卡子及连接电缆组成。当作为维修功能使用时,先到电力控制室将接触轨系统电力断掉,然后用爪形卡子卡住钢轨,再将本体架在靠近接触轨的钢轨上,搬动本体手柄,使本体上的接触块与接触轨接触,实现了将不带电的接触轨和钢轨之间的短路连接,维修人员可对接触轨系统进行维修;当作为强制断电功能使用时,不需要先到电力控制室将接触轨系统电力断掉,直接用爪形卡子卡住钢轨,将本体架在靠近接触轨的钢轨上,搬动本体手柄,使本体上的接触块与接触轨接触,实现了将带电接触轨和钢轨之间的短路连接,短路连接将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大的短路电流将使电力控制室的保险瞬间熔断,从而实现将接触轨系统电力断掉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接地短路装置具有两种作用,不仅能够用于接触轨系统维修时使用,防止维修人员触电,而且能够将接触轨系统上的电力强制断掉,保护乘客和营救人员安全,实现了多种用途,在使用和携带时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图。
图2是短路连接装置本体的接触块视图。
图3是爪形卡子视图。
图中1.本体,2.爪形卡子,3.卡子电缆,4.本体电缆,5.接触轨,6.钢轨,7.接触块,8.U形块,9.强磁铁,10.夹紧手柄,11.卡勾,12.连杆,13.连接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体(1)一端与接触轨(5)相连,另一端架在靠近接触轨(5)的钢轨(6)上。卡子电缆(3)和连接接触轨(5)与钢轨(6),实现了将作为正极的接触轨(5)和作为负极的钢轨(6)进行短路连接。无论接触轨是否带电,接地短路装置的使用方法都是一样的。首先用爪形卡子(2)将卡子电缆(3)端部固定到钢轨(5)上,然后转动本体(1)使其一端与接触轨(5)相接触。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电弧灼伤眼睛,在本体(1)与接触轨(5)接触时,不可用眼睛查看本体(1)端部与接触轨(5)接触处的情况。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接触块(7)通过U形块(8)连接到本体(1)上,接触块(7)上
固定有强磁铁(9),合理设计强磁铁(9)与接触块(7)及接触轨(5)的结构间隙,使接地短路装置在工作时,接触块(7)能够依靠强磁铁(9)的磁力与接触轨(5)始终保持接触而强磁铁(9)不与接触轨(5)接触。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通过转动夹紧手柄(10),可使连杆(12)发生运动,从而驱动卡勾(11)张开和闭合。当夹紧手柄(10)向下运动时,卡勾(11)能够将钢轨(6)卡紧,此时夹紧手柄(10)的下部也同时能够将与卡子电缆(3)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盖(13)压紧到钢轨(6)上,实现了卡子电缆(3)与钢轨(6)的快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威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威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6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座椅缓冲装置
- 下一篇:平缓过渡式沟槽铝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