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收卷工字轮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6300.3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4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随富力;夏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巨力钢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9/30 | 分类号: | B65H1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卷工字轮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卷设备上使用的收卷工字轮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绳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前道的初拉热处理工艺:将原料盘条转化为磷化丝;二是后道拉丝、捻股、合绳工艺:将磷化丝拉拔成各种规格的细丝,并将这些细丝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捻制和层捻,最终完成各类钢丝绳的制作。而在后道的三大工艺环节中,又以水箱车拉丝为目前劳动量最大,劳动强度最高的环节,主要表现在频繁的装卸收卷工字轮以及工字轮装筐上。由于水箱车的收卷设备通常设计安装的高度较低,大约在40-50公分,所以工人在装卸工字轮操作时必须经常弯腰,而每个工人每个班次一般需要同时管理7-8台水箱车,每台车每班次产量为16个满轴(绕满钢丝)工字轮,工人每上下一次工字轮的平均时间为3分钟,所以每个班次弯腰作业的时间为350分钟左右,并且满轴工字轮的重量通常在30-50Kg,工人还需将这些满轴的工字轮放入筐中,排布整齐,消耗大量的体力。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收卷设备上使用的改进型收卷工字轮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字轮收放效率的收卷工字轮辅助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收卷工字轮辅助装置,装置包括承载结构和卷绕结构,卷绕结构设置于承载结构的一侧并与承载结构连接,承载结构包括工字轮承载架和转向连接部,转向连接部与工字轮承载架连接,转向连接部与卷绕结构连接,转向连接部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工字轮承载架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向连接部包括转向压板与转向单元,转向压板与卷绕结构相连,转向压板表面上设置有转向单元,转向单元可在转向压板所在平面内做自转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卷绕结构包括收纳部与卷绕电机,收纳部与转向压板对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向单元数量为多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收卷工字轮辅助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收卷工字轮辅助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包括承载结构10以及卷绕结构20。卷绕结构20设置于承载结构一侧并与承载结构10连接,从承载结构10上收取工字轮并将收取的工字轮放置于卷绕结构20内,用以拉丝使用。
承载结构10包括一工字轮承载架101和一转向连接部103。转向连接部103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工字轮承载架101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转向连接部103与工字轮承载架101连接,转向连接部103与卷绕结构20连接。工字轮承载架101为中空,工字轮承载架101上架设有多个工字轮105。
转向连接部103包括一转向压板107以及设置于转向压板107上的三个转向单元109,转向压板107与卷绕结构20直接相连,且转向压板107靠近卷绕结构20的一端表面设置有三个转向单元109。每一转向单元109可在转向压板107所在平面内做自转运动。
卷绕结构20包括一收纳部201和一卷绕电机203。收纳部201与转向压板107对接,当工字轮105在转向单元109上完成转向后,经过转向压板107到达收纳部201。卷绕电机203提供动力,使得收纳部201内的工字轮105旋转,卷绕钢丝。
通过承载结构10与卷绕结构20的结构,加高了工作平台高度,避免了操作人员在水箱车拉丝作业环节中反复弯腰作业;另一方面,因为工字轮上轴装载的方向是横向,而卸轴入篮的方向为纵向,通过转向单元109可以自动的完成转向工作,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完成工字轮转向工作。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巨力钢绳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巨力钢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6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