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医用挂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5643.8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3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娟;于媛;金毅;沈云青;金瑞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血液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黎明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识别 功能 医用 挂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挂钩,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挂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小板减少患者 ,输注血小板悬液已成为常用而重要的治疗手段。采集血小板悬液以往多用手工离心法 (手采 ) ,近年来由于细胞分离机的引进 ,单采血小板 (机采 )由于其具有纯度、浓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污染率低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从捐献的全血中获得血小板时,首先从献血人身体抽取全血,经过单采机获得血小板后再将提取过血小板的血液输回人体,由于血液的粘稠度很高,血桨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会聚集,所以同时注入一定量的抗凝剂是必要操作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盐水与抗凝剂的药袋外形差不多,时常会有两者挂反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事故,给献血人员造成损失,也给采集人员造成心理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识别药品功能的挂钩,使其在药液使用之前就得到验证。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医用挂钩,包括支架和挂板,还包括电控钩、中央处理器和扫描器,电控钩设置在挂板上方,扫描器设置在挂板中部,所述扫描器与中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控钩连接,扫描器接收对应信号后,判断并控制电控钩的开合。
支架上还设置有报警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器连接,扫描器接收信号后,判断并控制报警器。
所述电控钩包括一钩体,钩体通过固定在挂板后壁的电磁铁控制,挂板前壁设有用于钩体伸出的通孔,钩体的后端还连接有复位弹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在药品进库前就贴识别标签,使用时通过智能识别系统,将机采血小板的必用药品抗凝剂在使用之前就得到确认,从而减少杜绝事故的发生,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挂板、3电控钩、4中央处理器、5扫描器、6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和挂板2、电控钩3、中央处理器4和扫描器5。
电控钩3设置在挂板2上方,扫描器5设置在挂板2中部.
所述扫描器5与中央处理器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控钩3连接,扫描器5接收对应信号后,判断并控制电控钩3的开合。
支架1上还设置有报警器6,所述中央处理器4的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器6连接,扫描器5接收信号后,判断并控制报警器6。
所述电控钩3包括一钩体,钩体通过固定在挂板2后壁的电磁铁控制,挂板2前壁设有用于钩体伸出的通孔,钩体的后端还连接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在药品进库前就贴识别标签,使用时通过智能识别系统,将机采血小板的必用药品抗凝剂在使用之前就得到确认,从而减少杜绝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医院的病人注射,每个病人一个识别码,将该病人的药瓶贴上识别码,输液时只有识别确认后挂钩方可打开挂上药瓶,否则挂钩打不开,会提醒医护人员核对药瓶的正确与否。
本实用新兴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血液中心,未经山东省血液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5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器盒
- 下一篇:一种治疗手足痛的组合物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