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态直/直变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04740.5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2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姚志垒;陈益飞;阚加荣;卞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 地址: | 2240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态 变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伪连续导电模式变换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态直/直变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不控整流电路中,因为电网输入电流所存在谐波,对电力系统产生严重的污染,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为了减小整流负载对电力系统产生的谐波污染,提高电力系统传输的电能质量,需要在整流电路后采用带功率因数校正的变换电路,或者直接采用具有功率因数调整的全控整流电路。但不论如何,不控整流电路因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构成成本低廉而深受公众的喜爱,使用也十分广泛。
功率因数校正广泛使用的变换电路主要以Boost升压变换电路为主,兼而有两管Back-Boost变换电路实现输入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其中,平均电流控制的Boost变换器因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以及对噪声的不敏感,已经成为功率因数校正的首选结构。在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过程中,电流的控制方式有电流连续模式(CCM)、电流断续模式(DCM)、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与DCM变换器相比,PCCM变换器有较大的带载能力,优于CCM和DCM的动态响应速度。因此,伪连续导电模式得到大家的关注。
文献1[具有快速动态响应的三态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1月,Vol.15No.1:13-19]介绍了Boost三态升压变换应用于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文献2[两开关伪连续导电模式Back-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3月,Vol.32No.9:56-64]介绍了两开关Back-Boost变换电路实现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态直/直变换器,通过伪连续导电模式变换电路实现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校正。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态直/直变换器,包括两只开关管VT1和开关管VT2、两只二极管D1和 二极管D2、储能电感L和滤波电容C;输入电路正极与开关管VT1集电极相连,开关管VT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与输出电路负极相连;输入电路负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输出电路正极相连;储能电感L的一端连接在开关管VT1发射极与二极管D1阴极的共同端,另一端连接在输入电路负极与二极管D2阳极的共同端;滤波电容C连接在输出电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开关管VT2的发射极连接在二极管D1阳极与滤波电容C的共同端,开关管VT2的集电极连接在二极管D2阳极与输入电路负极的共同端。
所述的输入电路正极与开关管VT1集电极相连,开关管VT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与输出电路负极相连;输入电路负极与输出电路正极相连;储能电感L的一端连接在开关管VT1发射极与二极管D1阴极的共同端,另一端连接在输入电路负极;滤波电容C连接在输出电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开关管VT2的集电极连接在储能电感L与滤波电容C的共同端,开关管VT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阳极相连,二极管D2阴极连接在开关管VT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阴极的共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47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设备和具有该电源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