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棒料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4425.2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蓝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06 | 分类号: | B65G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棒料输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圆形断面的棒料进行无心研磨加工时,主要有:人工逐根给料或繁琐的人工摆料输送,以及通过一些常规的自动送料机来完成送料。手工作业方式的缺点是:劳动强度高、效率低,只能1人操作1台机器,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而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自动送料机是可以实现自动送料,但大多需要通过更换托板等零件或是进行较专业的机械调整来实现规格转换。这样或是需按物料规格配许多托板,导致设备成本高;或是普通的操作工难以完成规格转换,而需要由技术人员来调整,不利实现高效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实现自动化生产、可快速并任意调整棒料规格的棒料输送机。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棒料输送机,包括用于装上整堆多层棒料的装料装置、用于从所述装料装置里自动单根取料的取料装置、用于从所述取料装置里传料的传料装置,以及用于调整棒料规格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与所述取料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装料装置为可放置整堆多层棒料的料盘,所述料盘在远离取料装置的一端向上弯起。
优选地,所述取料装置包括用于将单层排列的单根棒料送至所述取料装置的送料动力装置、用于依次提取一根棒料的取料叉、用于与所述取料叉配合取料的棒料挡块、以及用于提供取料叉取料的取料动力装置;所述棒料挡块在靠近棒料的一端设有倾斜阻挡面,所述棒料挡块的顶端与取料叉顶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一根棒料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送料动力装置包括支柱与第一汽缸,所述支柱与所述料盘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汽缸与处于水平放置的料盘的相对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汽缸与所述料盘形成一个倾斜度连接,所述倾斜度为30度至45度。
所述取料动力装置可以包括与取料叉连接的竖向导轨、以及可转动的一端直径大而另一端直径小的凸轮,所述凸轮紧贴于所述竖向导轨下方。或者,所述取料动力装置也可以包括与取料叉连接的动力丝杆,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动力丝杆上下运动的第二汽缸或电机。
优选地,所述传料装置包括用于从取料装置里过渡出料的过渡板、用于传料的输送带及用于配合传送的输送挡板。
优选地,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水平滑板、与所述水平滑板固定连接的水平丝杆、与所述水平丝杆连接的带刻度手轮;所述棒料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水平滑板上。或者,将此所述调整装置里的带刻度手轮用步进电机代替。
本实用新型通过取料装置来自动依次一根一根提取装料装置里的棒料;通过传料装置,将棒料输送出至其他工序,从而本实用新型替代了人工取放料,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且在此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装置来对不同规格的棒料进行调整,解决现有棒料输送机不能输送极细长棒料,生产所用的棒料尺寸大小不能任意调节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与图2,一种新型棒料输送机,包括用于装上整堆多层棒料的装料装置1、用于从所述装料装置里自动单根取料的取料装置3、用于从所述取料装置里传料的传料装置4,以及用于调整棒料规格的调整装置2;所述调整装置2与所述取料装置3相连接。
所述装料装置1为可放置整堆多层棒料的料盘11,所述料盘11在远离取料装置的一端向上弯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蓝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蓝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4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带输送机机尾简易缓冲装置
- 下一篇:激光视觉输送带损伤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