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旋转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04261.3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8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陆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应林 | 
| 主分类号: | F24C11/00 | 分类号: | F24C1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齐文剑 | 
| 地址: | 4386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旋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厨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将电磁炉和燃气灶相结合的双面旋转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和燃气灶是现代厨房中的常用工具,但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的情况:在使用电磁炉的时候停电或在使用燃气灶的时候没燃气了,从而耽搁了做饭的时间,造成人们生活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旋转炉,使用该双面旋转炉,可让人们在停电时能用燃气灶、在没燃气时使用电磁炉,且该双面旋转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可提高厨房空间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旋转炉,包括基座、枢转开合于基座上的旋转框、枢接于旋转框上的空心轴、固定于空心轴上的炉灶、安装于炉灶正面的至少一电磁炉及安装于炉灶反面的至少一燃气灶。
所述基座具有矩形条状基板,基板上表面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上开设有枢接孔;所述旋转框具有矩形框体,框体一边框设为与所述枢接孔相匹配的柱形轴,该柱形轴枢接于枢接孔。
所述框体左右两边的中间对称地各设有一穿孔,所述空心轴枢接于该穿孔。
所述空心轴贯穿所述炉灶。
所述电磁炉包括电源线,该电源线从所述空心轴引出;所述燃气灶包括燃气管,该燃气管从所述空心轴引出。
所述炉灶还包括一隔热板,该隔热板装设于所述电磁炉和燃气灶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双面旋转炉在炉灶正反两面分别装有电磁炉和燃气灶,通过转动旋转框及翻转炉灶,即可实现电磁炉和燃气灶的切换使用,以应对停电或停燃气的情况;且该设计将电磁炉和燃气灶组合于炉灶的正反面,结构紧凑,利于减少厨具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面旋转炉燃气灶在使用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双面旋转炉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双面旋转炉的背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面旋转炉电磁炉在使用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面旋转炉部分组件的立体图。
其中:10、基座;11、基板;12、固定块;20、旋转框;21、柱形轴;22、穿孔;30、空心轴;40、炉灶;41、隔热板;50、电磁炉;60、燃气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旋转炉,包括基座10、枢转开合于基座10上的旋转框20、枢接于旋转框20上的空心轴30、固定于空心轴30上的炉灶40、安装于炉灶40正面的至少一电磁炉50及安装于炉灶40反面的至少一燃气灶60;在本实施例中,在炉灶40正面装有两个电磁炉50,在炉灶40反面装有两个燃气灶60。
所述基座10具有矩形条状基板11,基板11上表面两端分别凸设有一固定块12,该固定块12上设有所述枢接孔(图中未标示),该枢接孔为圆形;所述旋转框20具有矩形框体(图中未标示),该框体一边框设为与所述枢接孔相匹配的柱形轴21,该柱形轴21枢接于枢接孔内,从而该旋转框20可于基座10上枢转开合。
所述旋转框20左右两边框的中间对称地设有一穿孔22,所述空心轴30枢接于该穿孔22;所述空心轴30贯穿所述炉灶40,该炉灶40固定于空心轴30上,从而该炉灶40可随着空心轴30而在旋转框20内翻转;具体地,该炉灶40呈矩形盒状结构,其内具有容置空间,用于安装所述电磁炉50和燃气灶60;该炉灶40还包括一隔热板41,该隔热板41装设于所述电磁炉50和燃气灶60之间,用于防止燃气灶60使用时产生的高温损坏电磁炉50内部的电路或元器件。
具体地,所述电磁炉50包括电源线(图未示),该电源线从所述空心轴30引出,从而可外接电源,并且在翻转过程中不会出现电线绕节的现象;所述燃气灶60包括燃气管(图未示),该燃气管从所述空心轴30引出,从而可外接燃气罐,并且在炉具翻转过程中不会出现管道弯折堵塞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双面旋转炉的使用方法如下:
手握旋转框20前边框,将旋转框20抬起成一定角度,然后将炉灶40旋转180°,使炉灶40与旋转框20处于一个同一平面内,再将旋转框20放下合于基座10上,便可实现电磁炉50与燃气灶60之间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应林,未经陆应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4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心半球形扩底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全脱离挡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