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942.8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3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田代雄亮;中津哲史;西泽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B4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晓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用于防止结露的防止结露管的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冰箱,具有用于防止结露的防止结露管(或者也称为外壳管(cabinet pipe)或防露管等)。在这种冰箱中,大多将防止结露管设置于冰箱本体的开口部周缘,在防止结露管中使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冷凝,从而防止冰箱本体的开口部周缘的结露。但是,由于在与冷凝管相同的制冷剂压力下防止结露管中的制冷剂会冷凝,所以,要将防止结露管加热到必要量以上,从而存在需要额外的压缩机输入的问题点。
为此,为了不将防止结露管加热到必要量以上,提出了调节流向防止结露管的制冷剂流量的各种冰箱。作为这样的冰箱,公开了如下的冰箱:散热冷凝器(2a)和防止结露冷凝器(2b)之间夹设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7),相应于周围温度和防止结露冷凝器的温度差来进行向防止结露冷凝器和旁通管(6)的制冷剂分配,从而防止将冰箱本体的开口部周缘加热到必要量以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85426号公报(例如参照图1、6等)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的结构中,由于利用流向旁通管的制冷剂流量而使流向防止结露管的制冷剂流量变化,所以,存在为了使流入防止结露管的制冷剂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而需要高精度的压力检测装置的问题。从而,也导致成本的增加。另外,需要额外的压缩机输入,从而也增加了消耗电量。
在现有技术中,虽然提出了各种为了防止将防止结露管加热到必要量以上而调节制冷剂流量的方法,但是,除了旁通流路以外,还利用制冷剂流量分配装置来调节流向旁通管的制冷剂流量,所以,存在需要用于使流入防止结露管的制冷剂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的高精度的流量调节装置的问题。由此,进一步导致成本和消耗电量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不设置高精度的压力检测装置以及流量调节装置就能使流入防止结露管的制冷剂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具有:内部被划分为多个贮藏室的外壳部;将上述外壳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上述贮藏室的分隔部;以及具有压缩机、冷凝管、减压装置、防止结露管、毛细管和冷却器的冷冻循环;上述防止结露管内置于上述外壳部和上述分隔部的前面侧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上述冷凝管、上述减压装置、上述防止结露管串联连接;上述减压装置以使从上述冷凝管流出的制冷剂不分支地流入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冷凝管和上述防止结露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上述减压装置构成为,上述防止结露管内的制冷剂压力被调节成上述防止结露管内的制冷剂饱和温度比外气温度低3℃~5℃。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上述减压装置是能够可变地控制减压量的电子式膨胀阀。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由于具有减压装置,所以可使防止结露管的制冷剂压力降低,不用将防止结露管加热到必要量以上,可减少压缩机输入,减少消耗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构成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防止结露管的设置例的图。
图3是作为冰箱通常使用的制冷剂的异丁烷的莫里尔图和表示以往的冰箱的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转化的图。
图4是作为冰箱通常使用的制冷剂的异丁烷的莫里尔图和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转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由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的不同。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100的冷冻循环的构成的图。基于图1,对冰箱100的冷冻循环的构成进行说明。该冰箱100利用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来将冰箱100的箱内冷却到目标温度。另外,在冰箱100中,通过使埋设在冰箱本体的开口部周缘的防止结露管的制冷剂压力降低,不用将防止结露管加热到必要量以上,能够减少压缩机输入,减少冰箱的消耗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9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缠绕液压软管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大跨度电缆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