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燃生物质链排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802.0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3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金正道;姚平;程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正道 |
主分类号: | F23C1/04 | 分类号: | F23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质链排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排炉,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生物质燃料进行燃烧的混燃型链排炉,属于锅炉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链排炉按结构划分主要包括:上煤装置、链条炉排、鼓风装置、排渣装置、换热装置和锅炉炉体六大部分。其中,炉体内由下向上又分为燃烧室、热交换室和排烟通道,链条炉排对应于燃烧室内,上煤装置和排渣装置位于炉体外侧并分别与链条炉排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对应,换热装置位于热交换室内,换热装置完成燃烧过程的热量吸收和转换。由于燃烧过程在链条炉排上移动进行,故在燃烧室内通常还设有炉前拱和炉后拱,炉前拱与链条炉排之间形成前炉膛,炉后拱与链条炉排之间形成后炉膛。前炉膛和后炉膛可在燃烧室内形成拢火的作用,使火苗和热能在燃烧室出口处形成聚拢,以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为保证燃煤燃烧的充分性,鼓风装置分别设置在前炉膛和后炉膛的外端,鼓风除对移动中的燃煤进行助燃外,还可形成推动力将热量和火苗由两侧向炉膛口处汇聚。
具体燃烧过程为:燃煤由上煤装置的煤斗送入到链条炉排的输入端上后,经链条炉排传动进入燃烧室中,然后,燃煤在链条炉排上经过预热干燥、燃烧、逐渐熄灭三个步骤后,由链条炉排输出端输出到炉体外侧,最后,经排渣装置随时提升、排出,一次移动燃烧过程完成,以此过程往复进行,即可形成链排炉的不断燃烧和使用。链排炉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控制方便,但只适合燃烧粉煤,适用性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利用农业秸秆制成的各种生物质燃料大量出现,以生物质燃料取代部分低质、劣质的粉煤进行燃烧使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避免对一次能源的依赖,于是,根据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特点,针对链排炉内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链排炉的适用性,就成为本实用新型想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情况,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充分发挥块状生物质燃料燃烧性能的混燃型链排炉,以提高生物质燃料燃烧效率,保证燃烧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混燃生物质链排炉,包括上煤装置、链条炉排、排渣装置、换热装置和炉体,所述炉体内由下向上分为燃烧室、热交换室和排烟通道,链条炉排对应于燃烧室内,燃烧室内与链条炉排前端对应的位置设有炉前拱,燃烧室内与链条炉排后端对应的位置设有炉后拱,链条炉排上由输入端到输出端依次分为预热区、燃烧区和排渣区,还包括鼓风装置,鼓风装置的鼓风出口对应分布在链条炉排的链条下方;炉体的炉壁中还设有可燃气通道;可燃气通道的出口位于炉前拱和炉后拱的前端并且对应于燃烧室的炉膛出口处,或,可燃气通道的出口对应于燃烧区链条炉排的上方;可燃气通道的入口与炉体外侧的供气装置相连通。
所述可燃气通道的出口为多个,多个可燃气通道出口呈均匀状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混燃生物质链排炉,通过在炉壁内设置可燃气通道,并将出口对应分布在炉膛口处或燃烧区的链条炉排上方,使可燃气通道引入的外界可燃气体在炉膛口处形成二次燃烧或直接在燃烧区进行助燃,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使未燃烧充分的挥发份及颗粒进行二次燃烧或一次性充分燃烧,避免了黑烟情况的发生,保证了燃烧质量;同时,在链条下辅助设置多个小功率送风的鼓风出口,满足了块状生物质燃料的燃烧需要,提高了燃烧可靠性。具有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性能稳定的优点,形成了节能、环保、低成本的生物质燃料与链排炉优势的有机结合,扩展了链排炉的适用性,扩大了生物质燃料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是:针对大量环保型块状生物质燃料在链排炉内的燃烧特点,对生物质燃料在燃烧区的燃烧过程进行控制和改进,或根据二次燃烧特点,在相应的炉膛口处进行辅助燃烧,以达到提高生物质燃料燃烧效率,避免黑烟情况发生的目的,保证块状生物质燃料在链排炉中的燃烧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正道,未经金正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垃圾焚化装置
- 下一篇:反烧式高效节能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