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343.6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6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和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集中 监控 管理 系统 智能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造价一直居高不下,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监控采集器费用高,通常一个基站要做全面监控造价在万元以上。单个一万元不算多,但一省的基站数量将达到一万以上,AG机房数量是三到四万,如果为了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动力环境监控则是必不可少的维护支撑手段,如果采用传统监控采集器建设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资金压力非常大,而新型的集成、智能化和性价比高的采集器目前尚未有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大大提高集成、智能化和性价比的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中安装有开关电源、串口控制器和串口服务器,所述开关电源和串口控制器分别与串口服务器相连,开关电源以串口方式接入串口服务器,串口控制器将开关量、模拟量输入信号转换成串口信号接入串口服务器,串口服务器将串口信号转换为网口数据,并通过监控网络与中央控制器相互传输数据。
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其中所述机箱设有背板接口,开关电源、串口控制器和串口服务器分别与所述背板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其中所述背板接口至少设有:48V开关电源输入,8对12V/6A输出接线端子,2对5V/2A输出接线端子,1对3V/0.5A输出接线端子,RJ45串口,10/100M自适应RJ45网口,2个RS485/422、1个RS232以太网口。
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串口控制器、开关电源和串口服务器进行集成改进,可以完全实现传统的监控采集器的功能,但价格上却只有原来的30%-40%,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和性价比。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的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背板接口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包括机箱和背板接口。机箱为19英寸标准1U机箱,可以配置挂墙安装件。
参照图1,机箱中安装有开关电源1、串口控制器2和串口服务器3。开关电源1和串口控制器2分别与串口服务器3相连。开关电源1以串口方式接入串口服务器3,串口控制器2将开关量、模拟量输入信号转换成串口信号接入串口服务器3,串口服务器3将串口信号转换为网口数据,并通过监控网络与中央控制器相互传输数据。
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开关电源1、串口控制器2和串口服务器3分别与背板接口相连。背板接口至少设有:48V开关电源输入,8对12V/6A输出接线端子,2对5V/2A输出接线端子,1对3V/0.5A输出接线端子,RJ45串口,10/100M自适应RJ45网口,2个RS485/422、1个RS232以太网口。
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的实施例中,共有8路开关量输入,8路常开触点继电器开关量输出。参照下面开关量输入、继电器输出分配表,开关量输入分别对应为:1烟感,2红外,3空调状态,4水浸。
本实用新型用于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器的效果是:经过将开关电源1、串口控制器2和串口服务器3集成改进后,可以完全实现传统的监控采集器的功能,但价格上却只有原来的30%-40%。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形成满足动力环境监控、安保门禁、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种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要求。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和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和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3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