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吸式采棉机的采摘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2497.3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3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虹;陈洪涛;张争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旌农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10 | 分类号: | A01D46/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杨刚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吸式采棉机 采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花采摘头,尤其涉及一种风吸式采棉机的采摘头。
背景技术
目前,除新疆建设兵团部分用采用大型采棉机集中采棉外,全国产棉区人工采摘仍占主导地位。市面出现的散点采棉机是中小棉花种植用户重点关注的采棉设备,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率低、使用、维修都方便等优点。但目前普遍卡在效率不够理想的技术瓶颈,研发者和棉农都在盼望技术突破,以广泛应用到采棉领域中。在市场中小批量散点采棉中占据主导,小型散点采棉机优势已经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热切期盼完全替代人工、效率超过人工采棉的小型散点采棉机应市。
传统的风吸式散点采棉机仅仅依靠风吸作用进行摘取棉花,对采收已经完全开放的棉花没有问题,但在采摘开放度不够的棉花、不同品种的棉花与枝头接触紧密时,该类单纯依靠风力的采棉机,从棉铃壳中吸下棉花的力度效率明显不够,很难全部依靠风力摘掉枝头上的棉花,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操作,其效率不够、比人工快不了多少。所以,要完全替代人工采棉,必须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否则,风吸式采棉机难被市场认可。综上所述,传统的风吸式采棉机存在着采棉困难、采棉效率低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散点采棉机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为风吸式采棉机提供一种采摘头,本采摘头可以辅助风吸式采棉机摘取较难摘取的棉花,达到从棉铃壳中每秒采收一朵棉花的效率,突破散点采棉的这个技术瓶颈。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吸式采棉机的采摘头,包括吸棉管。所述吸棉管的前端设有内部空腔结构的罩壳,罩壳对采棉头为半包覆盖状态;空腔为棉花进入通道,尺寸小于吸棉管管径;所述吸棉管的管口与罩壳的内部空腔相连通,罩壳的前端开有吸棉端口,罩壳的内腔中安装有至少一个滚轴,滚轴外部设有传送软带,传送软带上安装有若干钩针爪。
为了更好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所述滚轴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滚轴设于靠近吸棉管的管口,另一个滚轴靠近吸棉端口设置,所述传送软带环式连接包围于两个滚轴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至少在位于吸棉端口附近的部分钩针爪置于所述罩壳的壳体外部,当然也可以为:一半的钩针爪位于罩壳内腔,另一半的钩针爪位于罩壳、吸棉端口外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钩针爪呈矩阵排列均匀设置于传送软带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选的钩针爪结构技术方案是:所述钩针瓜由针根段和针爪段组成,针根段固定设置于传送软带外表面,所述针根段与针爪段之间形成一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针根段与针爪段所成夹角的角度值为90~170度。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技术在风吸式采棉机的吸棉管前端,增加了辅助吸棉的采摘头:该采摘头有罩壳、罩壳内具有电机(或随机带的汽油机动力延长支持)带动转动的滚轴,滚轴上紧密连接有传送软带,传送软带上布设有若干钩针爪。通过位于采摘头端口的钩针爪抓摘掉棉花,相比传统的的风吸式采棉机,其一次性摘取棉花的成功率更高,从而根本上解决了散点采棉的效率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冲破了这一技术瓶颈,使尽快为市场提供简单实用的微小型采棉机成为可靠现实。
(2)并且,钩针爪由针根段和针爪段组成,针根段与针爪段之间构成一夹角,生产时,可以根据棉花的实际情况,设计生产出合适的角度值。钩针爪呈矩阵均匀设置于传送软带上,在靠近棉花时,跟棉花接触的钩针爪较多,可以保证抓摘棉花的成功率,同时采用电机带动滚轴转动的方式,操作较为省力,抓摘的效率也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钩针爪、滚轴、传送软带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抓取、运送棉花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罩壳,2-滚轴,3-传送软带,4-钩针爪,5-吸棉管,11-吸棉端口,6-钩针爪运动区域边缘线,7-棉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一种风吸式采棉机的采摘头,包括吸棉管5,吸棉管5的前端设有内部空腔结构的罩壳1,吸棉管5的管口与罩壳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旌农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德阳旌农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培育猪苓的段木结构
- 下一篇: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