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变形巷道锚杆分段控制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2406.6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吉安;王连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巷道 分段 控制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巷道安全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大变形巷道锚杆分段控制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巷道发生变形时,帮部煤岩体首先破碎,由于帮部边缘的水平应力较深部偏小,变形位移比深部偏大,垂直支撑力较弱,如果顶底板对帮部的压力仍然很大,帮部煤岩体浅部应力发生大变形,对锚杆锚索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甚至将锚杆锚索拉断,从而影响巷道的安全性,普通的支护方式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轻巷道大变形下帮部煤岩体浅部的锚杆锚索所承受的压力,防止锚杆锚索被拉断,控制深部煤岩体的稳定以及提高帮部煤岩体的整体支撑能力,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变形巷道锚杆分段控制支护装置,实现对对深部煤体进行不让压加强锚杆支护,保证巷道支护压力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大变形巷道锚杆分段控制支护装置,包括锚杆主体、锥形螺栓I、托盘、弯曲锚杆和锥形螺栓II;所述锚杆主体位于让压让位移段杆孔内的部分为弯曲锚杆;所述弯曲锚杆的里端连接有锥形螺栓II,弯曲锚杆的外端顺序连接有托盘及锥形螺栓I;托盘及锥形螺栓I设于压让位移段杆孔的外部。
所述让压让位移段杆孔和锚固段杆孔由浅部至深部顺序贯通连接,让压让位移段杆孔的孔径大于锚固段杆孔的孔径。
所述锥形螺栓II的最小直径大于锚固段杆孔的直径。
所述托盘的直径大于让压让位移段杆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大变形巷道锚杆分段控制支护装置,减轻了巷道大变形下帮部煤岩体浅部的锚杆锚索所承受的压力,防止锚杆锚索被拉断,控制深部煤岩体的稳定以及提高帮部煤岩体的整体支撑能力,实现对对深部煤体进行不让压加强锚杆支护,保证巷道支护压力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该大变形巷道锚杆分段控制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巷道,2.锚杆主体,3.锥形螺栓I,4.托盘,5.弯曲锚杆,6.让压让位移段杆孔,7.锥形螺栓II,8.锚固段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1中,该大变形巷道锚杆分段控制支护装置,包括锚杆主体2、锥形螺栓I3、托盘4、弯曲锚杆5和锥形螺栓II7;所述锚杆主体2位于让压让位移段杆孔6内的部分为弯曲锚杆5;所述弯曲锚杆5的里端连接有锥形螺栓II7,弯曲锚杆5的外端顺序连接有托盘4及锥形螺栓I3;托盘4及锥形螺栓I3设于压让位移段杆孔6的外部。
所述让压让位移段杆孔6和锚固段杆孔8由浅部至深部顺序贯通连接,让压让位移段杆孔6的孔径大于锚固段杆孔8的孔径。
所述锥形螺栓II7的最小直径大于锚固段杆孔8的直径。
所述托盘4的直径大于让压让位移段杆孔6的直径。
所述弯曲锚杆5为均匀的波浪型,使其具备较大的弹性,减小巷道大变形时岩体应力对锚杆的破坏,同时托盘4、锥形螺栓I3以及锥形螺栓II7可以使变曲锚杆5固定在让压让位移段杆孔6内,防止其左右窜动,对深部煤体进行不让压加强锚杆支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炬辊磨机吸振减噪装置
- 下一篇:门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