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井下钻孔孔口捕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02366.5 | 申请日: | 2013-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郝先虎;张景立;董纪章;张红岩;张广垒;董达;张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煤业五矿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21/015 | 分类号: | E21B21/01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8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下 钻孔 孔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尘装置,具体是煤矿井下钻孔孔口捕尘装置。
背景技术:目前,在煤矿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中,煤尘量比一般综采大,严重危害井下工人身体健豪,而且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所以寻求针对性的防尘措施是综放开采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煤尘来源主要是采煤机割煤、移架、架后放煤、工作面运输转载过程中产生的。煤粉尘仍旧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割煤时的粉尘浓度可达3000~6000mg/m3,高浓度的粉尘尤其是呼吸性粉尘是诱发工人肺病的直接原因。为了降尘,人们设计了多种降尘设备,现我国煤矿采煤机降尘技术大多以内外喷雾为主,由于高压外喷系统设计庞大,引射场和高压喷头设计不合理,喷嘴易堵,耗水量大,雾化效果及降尘效果不佳,喷雾系统不能长时间正常工作等原因,降尘效果很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克服现井下防尘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采用两套除尘机构,能有效进行孔口除尘,避免粉尘在井下弥漫,防尘效果好,改善了井下工作环境,保证了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的煤矿井下钻孔孔口捕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三个高雾化喷头1等距设置在捕尘套筒2上中部,麻绳10缠绕在捕尘套筒2左端的马牙扣段3上,排粉管9斜置在捕尘套筒2右下端,压盖7用螺杆6及螺帽5紧固在捕尘套筒2 右端的第一法兰4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喷雾除尘和麻布袋两套除尘机构,能有效进行孔口除尘,避免了粉尘在井下弥漫,防尘效果好,改善了井下工作环境,保证了职工身体健康。还可避免在钻孔过程中出现喷孔,可阻挡煤、岩颗粒从钻孔中高速喷出,有效避免喷孔伤人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加工和安装,搬运和携带方便,使用范围广,安全实用,高效可靠。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其三个高雾化喷头1等距设置在捕尘套筒2上中部,麻绳10缠绕在捕尘套筒2左端的马牙扣段3上,排粉管9斜置在捕尘套筒2右下端,压盖7用螺杆6及螺帽5紧固在捕尘套筒2右端的第一法兰4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排粉管9的下底端设置第二法兰13,麻布袋11紧固在第二法兰13上,塑料绳12紧固在麻布袋11的下口端。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所述的压盖7和第一法兰4连接的内中部设置阻燃橡胶密封垫8。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压盖7中部设置可容纳钻杆的圆孔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风排出的粉尘,经捕尘套筒内的喷雾洒水润湿后不再飞扬,经过排粉管进入麻布袋,实现第一次捕尘;压风经过被喷雾水洒湿的麻布袋时,压风中的剩余粉尘被粘附在潮湿麻布袋内壁上,并随喷 雾形成的水流落到麻布袋底,实现第二次捕尘。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程序为:在使用前,先用钻机钻头在需要打钻位置钻预埋深孔;捕尘套筒前端的马牙扣段缠绕的麻绳直径要大于开孔直径,再将缠绕麻绳端打入预埋深孔中。然后将钻头从钻杆上卸下,在钻杆上依次穿上压盖、橡皮垫,再安上钻头,钻头入孔后,用螺丝上紧压盖到法兰上,即可实现钻孔作业。打钻期间,要开启喷雾作业,麻布袋容纳钻粉不能过满,应及时解开下口的塑料绳放掉潮湿的钻粉。在钻孔完毕后要及时起钻,钻头起的位置超过阀门后,即可关闭阀门,卸下压盖螺丝,取出钻头和钻杆,依次卸下钻头、橡皮垫和压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煤业五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鹤壁煤业五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管理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节能的户内电磁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