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油位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01661.9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4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章阳 |
| 主分类号: | G01F23/30 | 分类号: | G01F2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3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汽车油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盘上均设置有油位显示仪表,但该仪表的显示大都十分粗略,无法精确显示油位,当油箱内油位低时,也无法提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显示油位状态,并能提醒驾驶员及时加油的汽车油位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油位测量装置,包括有油位监测电路、缺油警示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和RS485通信接口模块,所述油位监测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传输到缺油警示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发送至RS485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油位监测电路采用设于汽车油箱内与仪表板油量计串接的浮标控制的浮筒式电位器RP2作为水平检测器,所述浮筒式电位器RP2串联辅助电位器RP1,所述浮筒式电位器RP2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到晶体管V2-V7,所述辅助电位器RP1的输出端连接有二极管VD2。
所述缺油警示电路由时基集成模块IC2及其输出端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晶体管V1、二极管VD3和扬声器BL构成。
所述RS485通信接口模块通过75176通信模块IC3传送到PLC控制系统,并通过汽车仪表盘显示当前油位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形象、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汽车油箱内的燃油量,通过单片机控制电路判断后,通过PLC控制系统传至汽车仪表盘显示当前油位状态,以提醒驾驶员及时加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油位测量装置,包括有油位监测电路1、缺油警示电路2、单片机控制电路3和RS485通信接口模块4,所述油位监测电路1的输出信号分别传输到缺油警示电路2和单片机控制电路3,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3的输出信号发送至RS485通信接口模块4。
所述油位监测电路1采用设于汽车油箱内与仪表板油量计串接的浮标控制的浮筒式电位器RP2作为水平检测器,所述浮筒式电位器RP2串联辅助电位器RP1,所述浮筒式电位器RP2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到晶体管V2-V7,所述辅助电位器RP1的输出端连接有二极管VD2。
所述缺油警示电路2由时基集成模块IC2及其输出端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晶体管V1、二极管VD3和扬声器BL构成。
所述RS485通信接口模块4通过75176通信模块IC3传送到PLC控制系统,并通过汽车仪表盘显示当前油位状态。
当油箱内油量降为一半时,浮筒式电位器RP2的中心滑至中间位置,使晶体管V2-V4导通,晶体管V5-V7截止,全部呈高电位输出,此信号分别输入到单片机IC1的第22、21、33、35、38、39端,经单片机IC1识别后,发出控制信号驱动75176通信模块IC3,由75176通信模块IC3内部解码后,经RS485总线传至PLC控制系统,并通过汽车仪表盘显示当前油位状态。
在汽车油箱内储满燃油时,浮筒式电位器RP2的阻值在浮标的作用下滑向最小值,使晶体管V2-V7均导通,经单片机IC1识别后,发出控制信号驱动75176通信模块IC3,由75176通信模块IC3内部解码后,经RS485总线传至PLC控制系统,并通过汽车仪表盘显示当前油位状态。
当油箱内油位降低至限位时,浮筒式电位器RP2的阻值变为最大值,使晶体管V1导通,时基集成模块IC2的第4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由时基集成模块IC2和外围元器件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振荡(工作频率为10Hz左右)工作,时基集成模块IC2的第3脚间断输出高电平,使发光二极管LED1闪亮,扬声器BL发出“嘟、嘟…...”的报警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章阳,未经林章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6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平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致动器布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