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震管线及管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1270.7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5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庄玉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玉涵 |
主分类号: | F16L11/00 | 分类号: | F16L11/00;F16L29/00;F16L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王晔;王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线 管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液体或气体的管线,特别涉及一种可满足隔震建筑物在隔震过程中发生层间相对位移时仍能正房发挥功能的隔震管线。
背景技术
回顾20世纪末至今,遭遇的地震灾难:1994年美国加州北岭、1995年日本阪神、1999年台湾集集、2008年大陆汶川;各国均付出惨重代价。因此为了预防灾损的发生,新一代的防震技术,隔震系统相继被采用。由于隔震建筑的防震层会产生较大的层间相对位移,故建物内的管线通过隔震层时,必须采用具有防震设计的隔震管线。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隔震管线,请参阅图6所示,该隔震管线40系为一防酸蚀及外编织隔离钢网的橡胶软管,软管具有可挠性及伸缩的弹性,该隔震管线40两端分别连接位于两楼层的管线41及管线42,在楼层间摇晃及震动时,通过橡胶软管的可挠性及弹性的挠曲或伸缩,仍能发挥管线41运输的功能,但由于此种隔震管线40需采用较耐用的橡胶材质,因此其成本较高,价格也比较昂贵。
现有技术中有另一种隔震管线,请参阅图7所示,该隔震管线5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橡胶软管51且外包覆有编织金属层,两橡胶软管51具有可挠性,此种隔震管线50可耐酸碱及具有更长使用寿命,但其成本及价格均较前述的橡胶隔震管线更高。
综上所述,由于现有技术的隔震管线的成本高、价格昂贵,此成本及价格会转嫁到建商及消费者身上,导致不易在市场上普及,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以提供可亲的价格及普及的市场,实有待研发一种具有较低成本的隔震管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隔震管线具有成本高、价格昂贵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震管线,其成本低、结构简单,可达到价格低廉及易于普及市场等创作目的。
为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隔震管线,其运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有:设有一具可挠性的管体,管体两端具有开口,管体中段以弧圈状弯折形成有一弧圈段,管体两端分别形成一连接段。
所述的隔震管线,其为PVC材质。
所述的隔震管线,其为金属材质。
所述的隔震管线,其中一端连接段进一步设有一三通接头。
一种管路装置,其具有两管线及一隔震管线,其中该隔震管线的两连接段分别连接该两管线。
所述的管路装置,其中该两管线分别设在一建筑物中的下、上两相邻楼层上。
所述的管路装置,其中该弧圈段为横向配置,该隔震管线两端的连接段分别连接有一弯状接头,该两弯状接头的自由端呈直立配置且连接该两管线。
一种管路装置,其具有一第一管线、一第二管线、一清洗口及一隔震管线,该清洗口上设有阀体,该第一管线及清洗口分别连接该隔震管线一端的三通接头,该第二管线连接该隔震管线另一端的连接段。
所述的管路装置,其中该第一管线及清洗口设在一建筑物中的下层楼层上,该第二管线设在该建筑物的上层楼层上。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的运用,本实用新型的隔震管线两端连接段可分别连接位于下、上两楼层的两管线,当地震发生时,下、上两楼层之间相对摇晃及位移,由于该隔震管线具有可挠性及管体上设有弧圈段,因此两管线之间的晃动的行程及力量可由弧圈段所吸收,通过弧圈段的挠性变形,使两管线正常发挥管线运输的功能,弧圈段的形状设计亦有助于均匀吸收晃动的力量,且材质要求低,仅需使用现有的PVC材质或金属材质即可达到功效,具有材料成本低的优势,易于达到提供较低价位及普及市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的管路装置,其具有清洗口的设计,平时清洗口上所设阀体为关闭,液体可在第二管线、隔震管线及第一管线之间相互流通,当发现第一管线有阻塞情事时,通过打开清洗口的阀体后,可由清洗口中流出液体冲洗第一管线内部,提供使用时更佳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挠曲抗震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挠曲抗震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图6为一种现有的隔震管线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另一种现有的隔震管线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10A 隔震管线 30 接头
11、11A 弧圈段 31 三通接头
12、12A 连接段 20 40 隔震管线
20 第一管线 41、42 管线
21 第二管线 50 隔震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玉涵,未经庄玉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2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初始应变大强度高的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