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蟾蜍取酥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1204.X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玉文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蟾蜍 取酥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蟾蜍取酥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蟾蜍取酥台。
背景技术
蟾酥是蟾蜍的耳后腺,即头部两侧的两个凸起物及皮肤分泌的浆液。取酥的方法是将蟾蜍放进筐里,在水中轻轻摇晃,洗去体表的泥沙、沥干水后就可刮浆。工具:瓷盘、竹刀、刮浆夹、清水。用左手捉住蟾蜍,以中指垫其腹部,食指顶住颌部,大拇指在其背部中央,将其固定在手中,拿到瓷盘前,右手持刮浆夹在其头部耳后腺处适当夹挤,使蟾浆溅射在瓷盘里。
而在取酥中,会出现因抓蟾蜍的手法和力度问题,则会出现蟾蜍逃脱或者握力过紧导致蟾蜍死亡,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取酥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蟾蜍取酥台,解决蟾蜍取酥过程中蟾蜍易逃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蟾蜍取酥台,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中设有蟾蜍头部固定装置以及设置蟾蜍头部固定装置下方的一对蟾蜍后腿固定装置,所述的蟾蜍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一端与工作台铰接的第一压紧块、固定连接座以及设置在第一压紧块、固定连接座之间的固定片,所述的第一压紧块的底部设有梯形的压紧槽,固定片的一端与第一压紧块侧端固定连接;固定片的另一端搭接在固定连接座右侧设置的卡槽中。
进一步,所述的蟾蜍后腿固定装置:包括一端与工作台铰接的第二压紧块、第二固定连接座以及设置在第二压紧块、第二固定连接座之间的第二固定片,所述的第二压紧块的底部设有梯形的第二压紧槽,第二固定片的一端与第二压紧块侧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片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二固定连接座右侧设置的第二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取酥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在蟾蜍在取酥过程中蟾蜍逃脱,也避免用力过大造成蟾蜍死亡。保证了蟾蜍顺利取酥,提高取酥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 工作台、2. 第一压紧块、3. 固定连接座、4. 固定片、5. 压紧槽、6. 卡槽、7. 第二压紧块、8. 第二固定连接座、9. 第二固定片、10. 第二压紧槽、11. 第二卡槽、12.、13.、14.、15.、16.、17.、1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蟾蜍取酥台,包括工作台1,所述的工作台1中设有蟾蜍头部固定装置以及在蟾蜍头部固定装置的下方设置一对蟾蜍后腿固定装置,所述的蟾蜍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一端与工作台1铰接的第一压紧块2、固定连接座3以及设置在第一压紧块2、固定连接座3之间的固定片4,所述的第一压紧块2的底部设有梯形的压紧槽5,固定片4的一端与第一压紧块2的左侧端固定连接;固定片4的另一端搭接在固定连接座3右侧设置的卡槽6中。
进一步,所述的蟾蜍后腿固定装置:包括一端与工作台1铰接的第二压紧块7、第二固定连接座8以及设置在第二压紧块7、第二固定连接座8之间的第二固定片9,所述的第二压紧块7的底部设有梯形的第二压紧槽10,第二固定片9的一端与第二压紧块的侧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片9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二固定连接座8右侧设置的第二卡槽11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玉文,未经徐玉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捕蝉器
- 下一篇:一种杏鲍菇生产用培养菌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