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1034.5 | 申请日: | 2013-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9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江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涉及一种医疗废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具体为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因其结构紧凑,可埋入地下,装置上部栽种花草或建设小型建筑物,在小型污水处理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的噪声大、恶臭气体挥发、需定期更换填料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解决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设存在的噪声大、恶臭气体挥发、需定期更换填料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箱体(1)左端设置有进水口(2),箱体(1)内设置有若干隔板,隔板将箱体(1)分割的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污泥储存池(6)和设备间(7),缺氧池(3)与好氧池(4)以及好氧池(4)与沉淀池(5)分别通过管道连通,缺氧池(3)内设置有污水回流泵(15),沉淀池(5)与污泥储存池(6)通过污泥泵(17)的进出口管连通,沉淀池(5)中部设置有斜管(11),下部设置有污泥回流泵(16)。
污水回流泵(15)的出口管设置在缺氧池(3)的进水管上部,污水回流泵(15)的出口管和缺氧池(3)的进水管底部设置有若干圆孔。
污泥回流泵(16)出口管上设置有两个球阀。
斜管(11)倾斜角度为60度,斜管的管径为35~60m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处理的核心设备与辅助设备有机结合,出水水质稳定,污泥产出量少,噪音小,曝气头不堵塞,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箱体(1)、进水口(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污泥储存池(6)、设备间(7)、缺氧弹性生物填料(8)、好氧弹性生物填料(9)、竖流沉淀器(10)、斜管(11)、出水口(12)、人孔(13)、透气孔(14)、污水回流泵(15)、污泥回流泵(16)、污泥泵(17)、风机(18)、检修孔(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左端的进水口(2),隔板将箱体(1)分割的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污泥储存池(6)和设备间(7),缺氧池(3)与好氧池(4)以及好氧池(4)与沉淀池(5)分别通过管道连通,沉淀池(5)与污泥储存池(6)通过污泥泵(17)的进出口管连通。
好氧池(4)内设置有污水回流泵(15),污水回流泵(15)出口管与缺氧池(3)连通。
沉淀池(5)中部设置有竖流沉淀器(10),竖流沉淀器(10)顶部管道与好氧池(4)联通,竖流沉淀器(10)的四周设置有斜管(11),沉淀池(5)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泵(16),污泥回流泵(16)的出口管分别与缺氧池(3)和好氧池(4)连通。
沉淀池(5)与设备间(7)的隔板设置有检修孔(19)。
需要将污泥提升至污泥储存池(6)时,首先停止风机(18)运行,污泥沉淀30分钟后,开启污泥泵(17),将沉淀池(5)底部的污泥抽到污泥储存池(6)沉淀。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江,未经杨志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10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水海浪发电装置
- 下一篇:精密过滤与消毒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