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的同步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0965.3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5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寅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科惠能新能源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构件 传热系数 反向 电流 特性 同步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的同步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目前,通常采用热箱法检测建筑门、窗传热系数。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温和气流速度,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测量热箱中加热器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得到传热系数,传热系数能反应出材料作为防护结构阻碍热传导的性能。
光伏建筑构件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型建筑材料,它不同于普通的建筑材料,除了具备建筑材料应有的建筑性能以外,还必须具备发电性能,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光伏电站使用的光伏组件类型的新型建材。由于它同样是属于建筑材料,应该具备相应的建筑性能,所以通过上述方法同样可以测得其自身的传热系数;又因为该光伏建筑构件安装于建筑本体上会在光照下发电发热,所以了解其电气安全性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上述检测系统只能测得其传热系数,对于光伏建筑构件能否承受反向电流的特性无法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的同步检测系统,其能够同时测得光伏建筑构件的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具有结构简单、检测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的同步检测系统,包括光伏建筑构件、热箱、冷箱,所述热箱内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加热机构,所述冷箱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制冷机构连接,所述制冷机构与控制器连接,冷箱内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风机,所述热箱、冷箱设置于密闭空间内,所述密闭空间内设置有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与控制器连接,密闭空间外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热箱湿度的湿度调节器,且密闭空间、热箱、冷箱内均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光伏建筑构件的一侧与所述热箱的内腔密闭接触,其另一侧与所述冷箱的内腔密闭接触,且光伏建筑构件两侧的表面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表面温度传感器,所述热箱内设置有恒流源,所述恒流源与光伏建筑构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箱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控制器连接,可更为方便的调控冷箱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为电加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机构为冷冻机。
进一步的,所述冷箱内垂直设置有隔风板,使光伏建筑构件的表面形成稳定的对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的同步检测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通过增设恒流源,能在检测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的同时,检测出光伏建筑构件的反向电流特性,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的同步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密闭空间;2、热箱;3、冷箱;4、加热器;5、冷冻机;6、换热器;7、隔风板;8、风机;9、光伏建筑构件;10、电加热器;11、空调器;12、控制器;13、恒流源;14、湿度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的同步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反向电流特性的同步检测系统,包括光伏建筑构9、热箱2、冷箱3,所述热箱2设置有与控制器12连接的电加热器10,所述冷箱3内设置有换热器6,所述换热器6与冷冻机5相连,所述冷冻机5与控制器12连接,冷箱3内设置有与控制器12连接的风机8、加热器4,且冷箱3内垂直设置有隔风板7,所述热箱2、冷箱3设置于密闭空间1内,所述密闭空间1内设置有空调器11,所述空调器11与控制器12连接,密闭空间1外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热箱2湿度的湿度调节器14,且密闭空间1、热箱2、冷箱3内均设置有与控制器12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光伏建筑构件9的一侧与所述热箱2的内腔密闭接触,其另一侧与所述冷箱3的内腔密闭接触,且光伏建筑构件7两侧的表面设置有与控制器12连接的表面温度传感器,所述热箱2内设置有恒流源13,所述恒流源13与光伏建筑构件9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科惠能新能源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科惠能新能源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0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知识库系统的构建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固件更新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