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除铁除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0916.X | 申请日: | 2013-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5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江 |
主分类号: | B01D24/12 | 分类号: | B01D2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是针对地下水的除铁除锰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中,由于缺少溶解氧,以致高价的铁和锰还原成溶解在水中的正二价铁和正二价锰,因而铁和锰含量较高。我国含铁和含锰的地下水分布很广,铁和锰可共存于地下水中,但含铁量往往高于含锰量。我国地下水的含铁量一般小于10mg/L,含锰量通常在0.5-2.0mg/L之间。水中铁、锰含量较高时,用作纺织、造纸、印染和化工等生产用水会影响产品质量,用作生活用水,会影响水的口味,沾污生活用具和衣物。地下水除锰的原理与除铁相似,即将二价锰氧化成为不溶锰,再用过滤设备除去。铁、锰常共存于地下水中,但铁的氧化还原电位低于锰,容易被氧化,相同pH时正二价铁较正二价锰的氧化速率快,以致会影响二价锰的氧化,所以除锰比除铁困难。现有的除铁除锰装置一般是两组以上,存在占地多、投资高并且管理繁琐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新型除铁除锰装置,解决现有的除铁除锰装置一般是两组以上,存在占地多、投资高并且管理繁琐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型除铁除锰装置,由气液混合器(1)、气液预氧化装置(2)和除铁除锰过滤装置(3)三部分组成,气液混合器(1)下端设置有进水口(4)和进气口(5),上端设置有气液混合物出口,并与气液预氧化装置(2)下端进水口连接,在此连接管上设置有排污口(6),气液预氧化装置(2)上部出口端与除铁除锰过滤装置(3)上部进水口连接。
除铁除锰过滤装置(3)分为上下两层过滤室,上层过滤室从上至下依次为上部集分水器(10)、滤料层(11)、承托层(12)和滤板(13),下层过滤室从上至下从上至下依次为中部集分水器(14)、滤料层(15)、承托层(16)、滤板(17)、水帽(18)和下部集分水器(19)。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新颖并且简单、占地少、投资省并且抗冲击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除铁除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气液混合器(1)、气液预氧化装置(2)、除铁除锰过滤装置(3)、进水口(4)、进气口(5)、排污口(6)、排气口(7)、过滤出水与反冲进水口(8)、检修口(9)、上部集分水器(10)、滤料层(11)、承托层(12)、滤板(13)、中部集分水器(14)、滤料层(15)、承托层(16)、滤板(17)、水帽(18)、下部集分水器(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新型除铁除锰装置,由气液混合器(1)、气液预氧化装置(2)和除铁除锰过滤装置(3)三部分组成,气液混合器(1)下端设置有进水口(4)和进气口(5),上端设置有气液混合物出口,并与气液预氧化装置(2)下端进水口连接,在此连接管上设置有排污口(6),气液预氧化装置(2)上部出口端与除铁除锰过滤装置(3)上部进水口连接。
除铁除锰过滤装置(3)分为上下两层过滤室,上层过滤室从上至下依次为上部集分水器(10)、滤料层(11)、承托层(12)和滤板(13),下层过滤室从上至下从上至下依次为中部集分水器(14)、滤料层(15)、承托 层(16)、滤板(17)、水帽(18)和下部集分水器(19)。
上部集分水器(10)为漏斗状,上端小下端大,中部集分水器(14)为管式集分水器,上端为进水口,下端为出水口,下部集分水器(19)为漏斗状,上端大下端小。
滤料层(11)为石英砂滤料,直径为0.5~5mm,填装高度为800~2000mm;滤料层(15)为石英砂滤料,直径为1~3mm,填装高度为600~1500mm。
本实用新型过滤速度为15~58m/h,石英砂冲洗强度为12-14L/(m2·s),膨胀率为28%-35%,冲洗时间为5~15min。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江,未经杨志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09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托盘车油泵壳体孔加工用工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毒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