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模板高度同步调节的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0565.2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强;周杰刚;李鹏;刘双桥;王健;武超;蒲勇;付国;孙康;刘文斌;周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20 | 分类号: | E04G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板 高度 同步 调节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的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调节模板高度用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应用日益普遍,特别是在混凝土结构的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定制的木模板或大型钢模板进行构件的浇筑,而支设模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安装高度进行移动和调整。传统的模板升降方法是将模板悬挂于一操作架上,模板以单块为单位与操作架相连,模板安装及拆除过程中只能对单块模板进行上下升降,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单块模板就位后,每相邻两块模板之间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拼缝对齐以防止漏浆。由于此方法采用单块模板分别进行上下移动,使得模板升降过程中常常因为移动不同步造成模板精确安装固定存在较大困难;而单块模板分别进行移动,还存在模板就位时耗费大量人力,施工效率低下,模板对齐时容易拼缝不严,造成漏浆等施工质量问题。因此,一种能够同步调节多块模板安装高度的装置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个新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板高度同步调节的升降装置,要解决模板的精确安装固定存在较大困难、模板就位时人力耗费大、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模板高度同步调节的升降装置,包括附着架、固定在附着架上的至少两个相对平行的水平导轨梁、以及通过导轮挂在水平导轨梁上的提升设备,所述提升设备的下端连接有一根与导轨梁相对垂直的水平同步梁,水平同步梁上又连接有多个等长的吊接模板用的吊链。
所述水平同步梁包括两根横杆和连接在两根横杆之间的至少两个夹板,所述夹板的上部位于横杆的上方并且通过连接孔与提升设备连接,夹板的下部位于横杆的下方并且通过吊孔与吊链连接。
所述横杆可以为角钢、方钢、槽钢或工字钢。
所述两根横杆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辅助吊耳,辅助吊耳上也连接有吊接模板用的吊链。
所述辅助吊耳的厚度与夹板的厚度相同。
所述吊链可以是铁链、钢绞线或绳索。
所述提升设备可以是手动葫芦或电动葫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同步梁的设置,改变了以往模板以单块为单位进行升降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同步梁上侧提升设备设置的数量,确保多块模板的升降同步性和精确性,还可以在同步梁下侧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吊点,只需先将多块模板拼装成一整体,防止漏浆,再将模板挂接在同步梁上即可进行多块模板的同步升降,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消耗大量人工且工序复杂的缺点,解决了工程成本高、周期长、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同步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附着架、2-水平导轨梁、3-导轮、4-提升设备、5-水平同步梁、5.1-横杆、5.2-夹板、5.3-辅助吊耳、6-吊链、7-模板、8-连接孔、9-吊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4所示,一种用于模板高度同步调节的升降装置,包括附着架1、固定在附着架1上的至少两个相对平行的水平导轨梁2、以及通过导轮3挂在水平导轨梁上的提升设备4,所述提升设备4的下端连接有一根与导轨梁相对垂直的水平同步梁5,水平同步梁5上又连接有多个等长的吊接模板用的吊链6。
所述水平同步梁5包括两根横杆5.1和连接在两根横杆之间的至少两个夹板5.2,所述夹板的上部位于横杆5.1的上方并且通过连接孔8与提升设备4连接,夹板的下部位于横杆5.1的下方并且通过吊孔9与吊链6连接。
所述横杆5.1为角钢、方钢、槽钢或工字钢。
所述两根横杆5.1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辅助吊耳5.3,辅助吊耳5.3上也连接有吊接模板用的吊链6。
所述辅助吊耳5.3的厚度与夹板5.2的厚度相同。
所述吊链6是铁链、钢绞线或绳索。
所述提升设备4是手动葫芦或电动葫芦。
这种用于模板高度同步调节的升降装置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计算并加工相应的构件,其中横杆5.1的截面大小及长度根据模板7的重量及附着架1结构确定,所述夹板5.2和辅助吊耳5.3的数量根据模板7的重量及横杆5.1的长度确定,所述模板7的安装个数根据同步梁5的长度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05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静电玻纤滤布与PTFE纤维复合水刺过滤毡
- 下一篇:可拆式龙门安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