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钢丝绳锥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9933.6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9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玲 |
主分类号: | B66B7/10 | 分类号: | B66B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5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钢丝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钢丝绳锥套。
背景技术
多钢丝绳摩擦式提升系统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曳引式电梯和煤矿提升系统等。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钢丝绳上升或下降,进而驱动钢丝绳携带的物体上升或下降(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1、曳引轮,2、电梯轿厢,3、电梯对重。
因考虑到安全冗余性,即要求使用多根独立的钢丝绳。这就要求考虑到各钢丝绳的张力大小均衡,才能保证曳引轮、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保证运行的舒适感。曳引式电梯要求各钢丝绳的张力差值不大于5%,煤矿提升系统要求钢丝绳张力差值不大于10%,现有技术通过钢丝绳端接装置(绳头锥套)来调整钢丝绳张力,其后通过检测钢丝绳张力大小,然后再调整,直至符合标准。主要构造如图3所示。其中:4、调节螺母;5、垫片;6、弹簧;7绳头板;8、鸡心锥套;9、钢丝绳;10、卡码。其原理为通过调节螺母调节弹簧的压缩量进而调节钢丝绳的张力。
现有锥套的客观缺点,其一主要表现在调节张力后,须下到轿顶检测,检测之后再调节,直至满足标准,而且钢丝绳张力检测的人为主观判断占比很重,很多时候是靠感觉;其二表现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因为钢丝绳的伸长量不一致会导致张力产生变化,进而导致各钢丝绳张力的差值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钢丝绳锥套,该新型钢丝绳锥套不仅可以根据各钢丝绳的伸长量的变化不同,通过液压垫片自行调节,保证各钢丝绳的张力大小均衡;电梯维保时,维护人员可根据柱塞浮起高度,及时予以调整,且调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新型钢丝绳锥套,包括至少两个的锥套本体、调节螺母、垫片、弹簧和鸡心锥套,所述至少两个的锥套本体并排穿过绳头板,所述锥套本体的上侧部设置有弹簧、垫片和调节螺母,所述锥套本体的下侧部连接有鸡心锥套,具体地讲:所述锥套本体穿过绳头板,且弹簧套置在锥套本体上部分外周;所述弹簧下端顶在绳头板的上表面,或者所述弹簧下端顶在绳头板上方的一垫片的上表面;所述弹簧上端顶在另一垫片的下表面,所述调节螺母旋接在锥套本体的上端部,所述锥套本体的下端部与鸡心锥套相连接,钢丝绳穿过鸡心锥套后,由卡码压紧,防止松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所述调节螺母与垫片之间设置有液压垫片;所述液压垫片通过油管与其他锥套本体的液压垫片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无源液压系统。
进一步,所述液压垫片包括定位挡圈、缸体、柱塞体、大密封圈和小密封圈;所述柱塞体是内腔为阶梯形的圆管状体,所述缸体为具有断面环形槽道的圆管状体;所述柱塞体在安装好大密封圈及小密封圈后,装配进缸体中,所述柱塞体与缸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空腔,所述定位挡圈与缸体的上部之间由螺纹连接,所述缸体上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柱塞体及缸体形成的空腔相连。每个缸体上设置有两个注油孔。多个锥套本体并排穿设在绳头板,多个液压垫片的注油孔通过油管相互串连,形成相互连通的液压垫片组;位于一端部的液压垫片除一注油孔与其他液压垫片相连外,其另一注油孔安装有单向阀用于加注液压油;位于另一端部的液压垫片除一注油孔与其他液压垫片相连外,其另一注油孔上安装有压力开关,用于作为超载开关。
进一步,所述液压垫片组内注入适量的液压油,油量以充满整个管路并顶起所有液压垫片柱塞5至6mm为宜。通过单向阀利用手动泵向液压垫片注入液压油。
进一步,为了调节方便和准确,所述柱塞体的外周壁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液压垫片加入锥套后,因钢丝绳长度差异,会造成柱塞浮起高度不一致,调节各锥套调节螺母,使得各柱塞浮起高度大致相同,约为5~6mm。二是随着电梯的使用,钢丝绳有伸长量的差异时,液压垫片会自行调节(4~5mm伸长量的差异)。三是电梯维保时,维护人员可根据柱塞浮起高度,及时予以调整,且调整方便、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多钢丝绳摩擦式提升系统(1: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钢丝绳摩擦式提升系统(2:1)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丝绳端接装置(绳头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钢丝绳锥套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液压垫片结构剖视图。
图6为液压垫片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玲,未经刘文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9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汇流条模块和供电装置
- 下一篇:蓄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