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蛭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8877.4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英;陈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巴龙水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三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蛭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蛭养殖设备,特别指一种水蛭养殖池。
背景技术
水蛭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用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水蛭的获取已经逐渐以人工的养殖取代野生的捉捕,现有的水蛭养殖池并无法配合水蛭的生长提供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需随水蛭的成长阶段迁移水蛭,迁移时容易造成水蛭受伤甚至死亡,影响水蛭品质,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蛭养殖池,结构简单,适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蛭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含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底部、两镜像设置的第一养殖台及两镜像设置的第二养殖台;所述下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与两所述第一养殖台的内侧连接;两所述第一养殖台的两外侧分别向上延伸与两所述第二养殖台的内侧连接。
较佳的,每所述养殖池的上缘向内翻折形成一折边。
较佳的,每所述养殖池设有一排水口;每所述养殖池还包含一L型通管;所述L型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可旋转地连通相接。
较佳的,所述L型通管的另一端套设一第二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阶梯装设置的下底部、第一养殖台及第二养殖台符合多个生长阶段的水蛭养殖,适用性广且减少搬迁水蛭时所发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蛭养殖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蛭养殖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蛭养殖池100,所述养殖池100包含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底部1、两镜像设置的第一养殖台2及两镜像设置的第二养殖台3;所述下底部1的左侧11和该下底部1的右侧12分别向上延伸与两所述第一养殖台2的内侧连接;两所述第一养殖台2的两外侧21分别向上延伸与两所述第二养殖台3的内侧连接。通过由下至上呈阶梯状设置的下底部1、第一养殖台2及第二养殖台3使养殖池100适用于多阶段的水蛭养殖;刚孵化的水蛭至半个月大的阶段,养殖池2内的水位高度仅须设定在略高出第一养殖台2的位置,待水蛭长成至1个月大时,再将养殖池100内的水位高度调整到略高出第二养殖台3的位置,使体积日渐增大的水蛭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提供水蛭优良的生长环境,有效避免因搬迁水蛭造成的风险,提高水蛭质量且降低成本。
再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每所述养殖池100的上缘向内翻折形成一折边4。此设计目的在防止水蛭逃出养殖池100外。
如图1所示,每所述养殖池100设有一排水口5;每所述养殖池100还包含一L型通管6;所述L型通管6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5可旋转地连通相接。当养殖池100内的水需要排出养殖池100外时,仅需将L型通管6向一侧倾斜,当L型通管6的上端(即L型通管6的另一端)低于养殖池100内的水平面时,随即能通L型通管6将水从排水口5排出,结构简单,使用便利,且能在排水时随时注意养殖池100内的情况。
如图1所示,所述L型通管6的另一端套设一第二滤网7。此设计目的在防止水蛭在排水时从L型通管6的另一端滑入排出养殖池100外。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巴龙水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巴龙水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8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掺钛矿渣超硫酸盐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气块成品坯体拼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