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7898.4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4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伟;张党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3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焚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设备,尤指一种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填埋会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因而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已基本不再采用。与填埋处理相比,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通过焚烧,不仅垃圾体积大大减小,同时还可以利用焚烧产生的热量发电、供热,达到能量再利用的目的。因此,焚烧技术己经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
垃圾是被投放到焚烧炉内的炉排上进行焚烧的,但是,当炉排上的垃圾正在燃烧时,新投放进来的垃圾瞬间覆盖住正在燃烧的垃圾,很容易将火苗扑灭,导致垃圾焚烧不充分,而垃圾焚烧不充分就容易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垃圾焚烧更为充分的垃圾焚烧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及设置在该炉体内的炉排,还包括用于防止垃圾掉落在该炉排上的挡件,该挡件上设有穿孔,且该挡件设置在该炉体内并位于该炉排上方。
所述的挡件由管道弯折或者连接而成型,该管道的相邻管壁之间围成所述的穿孔。
所述的挡件由管道弯折而成螺旋状结构。
所述的挡件包括若干纵向管,该若干纵向管相互之间平行间隔布置。
所述的挡件包括至少一层横向管组及至少一层纵向管组,所述每层横向管组均由若干相互之间平行间隔布置的横向管组成,所述每层纵向管组均由若干相互之间平行间隔布置的纵向管组成,且各层横向管组与纵向管组交错间隔布置形成层结构。
进一步包括用于向该炉体内部灌入空气的空气管道,该空气管道与设置在所述挡件内部的管腔连通,该管腔朝向所述炉排的一侧设有若干气孔,空气从该空气管道输入到该挡件内的管腔,再从该气孔吹出。
所述的空气管道还包括一受热段,该受热段设置在该炉体内顶部。
所述横向管或/和纵向管呈中部高两端低的拱形状。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向该炉体内部灌入空气的空气管道,该空气管道与设置在所述挡件内部的管腔连通,该管腔朝向所述炉排的一侧设有若干气孔,空气从该空气管道输入到该挡件内的管腔,再从该气孔吹出。
所述炉体的侧壁上设有入风接口,该入风接口位于该炉排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由于在焚烧炉的炉排上方设置了一个挡件,使新投放下来的垃圾被搁置在该挡件上,因此不会直接掉落在该炉排上将该炉排上的火苗扑灭;而且,垃圾能够先在该挡件上干燥、燃烧,然后在通过其上的穿孔掉入到炉排上燃尽,燃烧更为充分。
2.所述的挡件可以由管道弯折成型,结构简单。
3.所述的挡件可以由若干横向管组及若干纵向管组组成,这些横向管组与这些纵向管组间隔交错设置,使该挡件呈多层结构设置,垃圾可被挂置在该横向管组和该纵向管组上,燃烧得更加充分。
4.所述横向管或者纵向管可以呈中部高两端低的拱形状,可以增大该挡件的面积,燃烧更加充分。
5.所述的挡件内可以设置管腔,管腔朝向所述炉排的一侧可以设置气孔,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空气管道输入到该挡件内,再从该气孔吹出,空气直接吹向该炉排上的火苗,使火焰燃烧旺盛。
6.所述的空气管道可以进一步包括受热段,该受热段设置在该炉体内,使空气先被加热,然后再送入到该炉体内,增加炉内的温度。
7.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可以设置入风接口,该入风接口位于该炉排上方,该入风口可接其他的空气管道,将大量的常温空气或热空气送入到该炉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垃圾焚烧炉,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焚烧炉包括炉体10、炉排20、挡件30,还可进一步包括空气管道40。其中:
所述的炉体10侧壁上可以设有若干入风接口11,用于方便地将外部的空气引入到该炉体10内部。该入风接口11的数量以及位置并不固定,可以任意设置。且该入风接口11可以位于所述炉排20的上方。
所述的炉排20设置在炉体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78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