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给水泵填料函滴水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7620.7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泵 填料函 滴水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属于给排水领域,具体是一种给水泵填料函滴水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给排水工程是钢铁企业不可缺少的公共设施,是钢铁企业的大动脉和静脉,无论是高炉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主线环节、还是生产工人的日常生活用水等辅助系统,给排水系统都必不可缺。水泵和水泵站是给排水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水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水力枢纽,是钢铁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措施。单级双吸式水泵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供水设备,主要用于输送80℃以下的清水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不含固体颗粒的液体之用。对液体起到输送和加压的作用,是工业水处理系统中较大流量、压力小于1.6MP的循环供水泵、热水泵、过滤泵、反洗泵、提升泵的常选泵。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保证和降成本增效益工作。
水泵填料函滴水不能直接通过水泵底座的小孔排至地面,故需设置滴水导流装置,传统的滴水导流装置为在水泵底座DN10的孔上焊接同直径铁管,此管一般长度为100mm左右,然后再将此管使用连接头接上铁管或直接将金属软管扣在该管上,延长引至允许排放水的处所,如地沟等位置,实现排水功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现场环境管理要求,一般在小孔下侧安装导流管将滴水引致指定位置,使用时间长后,由于淤泥或锈的沉积会导流管或排水小孔堵塞,如果填料函滴水由于排放孔堵塞不能从此孔及时排放,填料函滴水汇多后,会进入轴承体,从而污染轴承体中轴承的润滑油,加快轴承的磨损,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水泵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因给水泵填料函滴水不能及时排放,致使轴承体进水造成轴承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给水泵填料函滴水导流装置,水泵泵座滴水孔下方约500mm处有一接水漏斗,所述接水漏斗底部放置有滤网,所述接水漏斗下口接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排水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流管使用DN50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因给水泵填料函滴水不能及时排放,致使轴承体进水造成轴承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滴水孔,2、接水漏斗,3、导流管,4、滤网,5、水泵泵座。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工业用水水质较差,加之水泵底座为敞口式,且为铸材质,不可避免会出现杂质,日积月累,会堵塞水泵滴水口或焊接的铁管。造成水泵泵座内积水。为处理此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使用铁丝钩子从泵座上侧伸入,捅滴水孔,使其通畅。但由于此时水泵轴是转动的,会对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风险。
引管管径较细,而排水水质较差,容易发生堵管现象,会发生填料函滴水无法排放,引起积水现象,由于管路较长,少则2米多则4米,不易处理。
如果采用铁管做引管,常年工作后铁管内壁出现锈蚀,锈蚀落物会将铁管堵塞影响水的排放,管内堵塞清理不方便,必须把管子拆开方能处理,所以同样经常造成造成水泵积水,影响轴承工作。
由于以上诸多因素影响,在水泵的实际运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水泵填料函积水聚集在泵座内,通过轴的转动将水卷入轴承体的现象。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PVC管代替传统接漏装置的铁管或金属软管,将给水泵滴水接漏装置设计为开路形式。目的是便于随时安全方便地处理水泵底座滴水孔堵塞,即接漏装置与水泵滴水孔分离并保持500mm距离,使得操作人员能够从水泵底座的外侧入手,处理水泵滴水孔堵塞问题,远离水泵轴转动部位,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漏斗接水原理。将从水泵滴水孔流下的水先收集在漏斗装置中,使其不外溅然后再通过管路排放。加粗给水泵滴水接漏装置外引管管径,便于水排放,使用DN50的PVC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7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风扇框架
- 下一篇:改良的数据采集控制箱和风扇电气性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