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6028.5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1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伟;李常;秦海波;周青;何张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技术中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京线路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B29C33/76 | 分类号: | B29C33/76;B29C70/5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003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复合材料 制品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挤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因其强度高、重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在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得以逐步推广并广泛应用。目前,在碳纤维制品生产中,模具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分体式模具,一类是整体式模具。分体式模具通过上模与下模合模安装而成,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会因加工精度和安装偏差造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分型线突出,同时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损伤模具内孔和倒角会导致复合材料制品表面质量瑕疵。整体式模具由整块模具钢加工而成,模具内壁不容易损伤、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光滑也无分型线,但是该模具加工困难,成本高、加热慢、耗费电能,并且在生产其它规格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时需要将整块模具更换,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以此,上述问题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模具设计与生产使用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两类模具存在的,或产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分型线突出,安装拆卸时损伤模具内孔和倒角造成表面质量瑕疵,或模具加工困难、成本高、加热慢、耗费电能、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包括模套、模芯、加热元件和用于限制模芯轴向移动的挡片,所述模套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模芯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的端部设有用于限制模芯转动或单方向轴向移动的扁孔结构,所述模芯形成与通孔的扁孔结构相配合的扁圆结构,所述模芯设有内孔,所述内孔的端部设置为喇叭口结构,所述加热元件固定在模套上,所述挡片固定在模套上。
优选地,所述模套采用导热的铝制品制成。
优选地,所述模芯采用模具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挡片采用空心圆盘结构,所述挡片设有对称分布的沉头孔,所述挡片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固定在模套上,用以以限制模芯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采用分段设置、分离可控式加热元件。
优选地,所述模芯的内孔的截面为圆形、板形或方形。
优选地,所述内孔的端部设置为锥度5°~8°的喇叭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是一种成本低、产出制品质量优良、生产效率高的模具。模套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铝制品,模套水平放置于拉挤生产线上使用。在模套的通孔和模芯上设置相配合的扁孔结构和扁圆结构,用于限制模芯转动或单方向轴向移动。仅模芯部分采用模具钢,模芯的内孔采用特殊表面处理,使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的材料成本低、重量轻、加热快。所述加热元件分段安装在模套上,各段加热温度分别可控。
该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模芯的内孔可以设置成圆形、板形、方形或其它形状,以便于生产不同截面形状复合材料制品。在生产其它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时只需更换模芯,模芯的内壁不易损伤、生产的制品表面质量好且无分型线。模芯的内孔采用特殊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内孔表面光洁度和使用寿命。模芯的内孔设置的锥度较小的喇叭口结构,优选锥度为5°~8°的喇叭口结构,有利于外层纤维与树脂的复合,并减少与模芯的摩擦擦伤,提高复合材料制品表面光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是一种成本低、产出制品质量优良、生产效率高的模具。仅模芯部分采用模具钢,模芯的内孔采用特殊表面处理,使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拉挤模具的材料成本低、重量轻、加热快。模芯的内孔设置的锥度较小的喇叭口结构有利于外层纤维与树脂的复合,并减少与模芯的摩擦擦伤,提高复合材料制品表面光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模套,2-模芯,3-挡片,4-内六角沉头螺钉,5-加热元件,6-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技术中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京线路器材厂,未经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技术中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京线路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6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囊支架装置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光纤涂覆层剥除与定长切割一体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