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源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5765.3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4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蒋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炎宏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源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电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主要由电力驱动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组成,电力驱动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
在当今社会中,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具备零排放、零污染等优点,但由于受电池能量的限制,续驰里程较低、电池充电时间较长、使用成本较高,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及发展。为了延长电动汽车的续驰里程,可以采用更换电池的方法,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可迅速更快一个充满电的电池包,从而解决续驰里程较低、电池充电时间较长等问题。在电动汽车中一般的电池组体积很大,重量差不多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电池包的安装方式过于复杂,将造成生产线和售后维修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电动车的产业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实可靠、简便易行的汽车电源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电源的连接结构,该电源包括一端为开口端的矩形壳体,所述的矩形壳体内设置有电池组,在矩形壳体的开口端上连接有端盖,在端盖上分别设置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上述电池组的正极与矩形壳体的正极接头相连,电池组的负极与矩形壳体的负极接头相连,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结构包括在矩形壳体的下底面两边棱处分别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外表面设置有石墨层,在汽车两纵梁上分别设置有与上述滑道能滑动连接的滑轨,上述矩形壳体的滑道对应连接在汽车两纵梁的滑轨上,在纵梁和矩形壳体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
在上述的汽车电源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石墨层的厚度优选为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电源的连接结构在矩形壳体的下底面两边棱处分别设置有滑道,滑道的外表面设置有石墨层,在汽车两纵梁上分别设置有与上述滑道能滑动连接的滑轨,矩形壳体的滑道对应连接在汽车两纵梁的滑轨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更换方便、成本低、在汽车上安装空间要求低,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电源的连接结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池组;3、端盖;4、正极接头;5、负极接头;6、滑道;7、石墨层;8、纵梁;9、滑轨;10、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汽车电源的连接结构,该电源包括一端为开口端的矩形壳体1,所述的矩形壳体1内设置有电池组2,在矩形壳体1的开口端上连接有端盖3,在端盖3上分别设置正极接头4和负极接头5,上述电池组2的正极与矩形壳体1的正极接头4相连,电池组2的负极与矩形壳体1的负极接头5相连,本连接结构包括在矩形壳体1的下底面两边棱处分别设置有滑道6,所述滑道6的外表面设置有石墨层7,在汽车两纵梁8上分别设置有与上述滑道6能滑动连接的滑轨9,上述矩形壳体1的滑道6对应连接在汽车两纵梁8的滑轨9上,在纵梁8和矩形壳体1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10;所述的石墨层7的厚度优选为10mm。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炎宏,未经蒋炎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5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