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率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5534.2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0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程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市晶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苏看 |
地址: | 237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率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装置是将液晶面板背光源等组件配置成一体,其具有轻薄、耗电少、无辐射等优点,广泛的应用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设备中,目前,液晶显示模组正向轻薄化方向发展。当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好,且结构稳定性不强,这样在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部件结构散开,或者显示屏出现刮花的现象,从而导致该装置的显示效果不好。另外,背光源一般采用侧入光的结构,因此会产生发光盲区,从而影响显示模组的画面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稳定、显示效果好、背光亮度高及使用寿命长的高效率液晶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率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框架、FSNT显示屏、背光源、液晶面板、背光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和具有光发射及光透射功能的反射片;所述FSNT显示屏、背光源和液晶面板依次层叠且固定在框架内,所述驱动芯片固定在液晶面板内且通过背光柔性电路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反射片通过双面胶带固定在背光源的后侧上且形状大小与液晶面板相适配。
其中,所述框架的两侧上均设有导光柱。
其中,所述FSNT显示屏的显示区的长度为128mm,宽度为64 mm。
其中,所述背光柔性电路板上设有多条焊盘,每条焊盘上均设有多个过锡孔。
其中,所述焊盘的宽度为0.4mm,所述过锡孔的直径在0.125-0.3mm之间。
其中,所述导光柱为不锈钢导光柱或PC导光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率液晶显示装置,采用FSNT显示屏作为屏幕,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将整体显示模块固定在框架内,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且对显示模块起到保护作用;反射片通过双面胶带固定在背光源的后侧上且形状大小与液晶面板相适配,增加了背光源的反射区域,实现背光源的半透反射效果,减少了背光源产生的发光盲区,提高发光效率和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上述的改进结构整体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稳定、显示效果好及背光亮度高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率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背光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框架 11、FSNT显示屏
12、背光柔性电路 13、液晶面板
14、背光源 15、驱动芯片
16、反射片 17、双面胶带
18、左导光柱 19、右导光柱
121、焊盘 122、基板
123、软补强 1211、过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率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框架10、FSNT显示屏11、背光源14、液晶面板13、背光柔性电路板12、驱动芯片15和具有光发射及光透射功能的反射片16;FSNT显示屏11、背光源14和液晶面板13依次层叠且固定在框架10内,驱动芯片15固定在液晶面板13内且通过背光柔性电路板1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反射片16通过双面胶带17固定在背光源14的后侧上且形状大小与液晶面板13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0的左侧上设有左导光柱18,右侧上设有右导光柱19,减少了LED光源产生的发光盲区,左导光柱18和右导光柱19为不锈钢导光柱或PC导光柱。在这里不锈钢导光柱为SUSPin,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左导光柱18和右导光柱19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上,如果是对导光柱的材料或位置的改变,均属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体或者变换,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FSNT显示屏11的显示区的长度为128mm,宽度为64 mm。该显示区的长宽度适合显示标准,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长度和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市晶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六安市晶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5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