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判决反馈均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5283.8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8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澈;武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判决 反馈 均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判决反馈均衡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多径效应和信道带宽的有限性以及信道特性的不完善性,导致数据传输时不可避免的产生码间干扰,成为影响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而信道的均衡技术可以消除码间干扰和噪声,并减少误码率。其中判决反馈均衡器(DFE)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用来消除或减小多径干扰的措施。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判决反馈均衡器包括选择器S、D触发器D1及两个可调阈值采样器;两个可调阈值采样器分别为正阈值采样器D2与负阈值采样器D3;外部输入的模拟信号ADATA分别输入至正阈值采样器D2与负阈值采样器D3,且正阈值采样器D2、负阈值采样器D3及D触发器D1的时钟控制端分别与外部时钟连接,外部时钟输出时钟脉冲clk至正阈值采样器D2、负阈值采样器D3及D触发器D1的时钟控制端,且时钟脉冲clk的频率与外部输入的模拟信号ADATA相同,从而当时钟脉冲clk的上升沿到来时,正阈值采样器D2和负阈值采样器D3对外部模拟信号ADATA进行采样,并分别输出采样后的信号DATA0与ADTA1;正阈值采样器D1与负阈值采样器D2的输出端分别与选择器S的两个输入端连接,选择器S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D3的输入端连接,从而选择器S对输入的信号DATA0与ADTA1进行选择并输出信号DATA,信号DATA通过D触发器D3后输出稳定的模拟信号Dout;另,D触发器D3的输出端与选择器S的控制端连接,从而前一个判决获得的信号Dout用以控制选择器S对下一信号的选择。
从上述图1所示的判决反馈均衡器中,在得到前一个判决之前用正阈值采样器D2与负阈值采样器D3对输入模拟信号ADATA采样,正阈值采样器D2在采样器的输入模拟信号电平大于某正值输出才判决为1,负阈值采样器D3在采样器的输入模拟信号电平小于某负值输出才判决为0;且正阈值采样器D2与负阈值采样器D3的阈值可调节,从而使正阈值采样器D2或负阈值采样器D3可完成对输入模拟信号ADATA的采样。根据恢复出的前一个判决(即D触发器D3输出的信号),选择器S将在DATA0与ADTA1中选择正确的判决结果,丢弃另外一个错误的结果,并输出信号DATA;并通过D触发器D3输出稳定的模拟信号Dout,且输出的模拟信号Dout又通过选择器S控制下一个模拟信号的选择。
图2为图1所示判决反馈均衡器第一个反馈回路的时序图。由于针对前一个模拟信号通过判决反馈均衡器已经预先计算出,因此选择器S只需要用前一个模拟信号将正确的结果选择出即可。从图2可以看到,由于需要利用已恢复出的信号Dout来选择,判决两个阈值采样器输出的不同模拟信号DATA0、DATA1;由于时钟脉冲clk的频率与外部输入的模拟信号ADATA相同,因此,Dout必须在下一个时钟上升沿到来之前稳定到其最终值,即第一个反馈路径的总延迟必须满足式(1),才能将正确的均衡结果选择出来。
Tmux+Tcq<1UI (1)
其中:
Tmux——多路选择器的延迟;
Tcq——D触发器的传输延迟。
但在通信中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时,(1)式很难成立;比如输入的模拟信号ADATA的频率为10G时,UI=100ps,在当前能达到的最快主流工艺下选择器延迟Tmux=75ps左右,D触发器数据建立时间Tcq=90ps左右。75ps+90ps>100ps,因此上述结构将很难选择出正确的均衡结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判决反馈均衡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判决反馈均衡器,本实用新型的判决反馈均衡器在不需改变判决反馈均衡器算法的基础上,通过使用降频多相时钟过采样实现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算法,使得外部输入的模拟信号可被正确地选择并获得正确的均衡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52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