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罐的充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4913.X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5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熊云;苏鹏;刘晓;许世海;范林君;周剑;袁祥波;杨律;龙泉芝;和倩倩;李晓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90/44 | 分类号: | B65D90/4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孙人鹏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罐内油品的长期存储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油罐的充氮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的安定性是指燃料在一定条件下抗氧化的总体水平,即在储存条件下,燃料在一定期限内保持稳定性的能力。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燃料会产生不安定的倾向,如燃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随着燃料氧化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颜色变深、酸值变大、产生胶质类化合物、产生颗粒物质并随之发生沉淀等。变质的油品会严重影响使用性能,对发动机也会造成损害。目前,常用的燃料可以分为直馏产品和二次加工产品,直馏产品的安定性较好,储存期相对较长;而二次加工产品由于是通过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等工艺制得,一般来说除加氢的二次产品外,其余二次加工产品的安定性都较差,在储存过程中极易变质。
由于我国是燃料消耗大国,在燃料的供应体系中,直馏和加氢类的产品所占比例较少,而催化裂化类的产品比例较高,并且随着原油劣质化的日益严重和掺渣油比例的增加,二次加工产品的质量变得更差,这也使得现有成品油的安定性较差。为了提高成品油的安定性,往储油的容器中充入氮气,采用氮气储油可以提高油品储存安定性、增长储存期,对维护油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此外采用氮气储油可以减少油品着火危险性,大大增强库区的安全。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给油罐充氮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给油罐充氮并且能够自动控制油罐内氮气浓度的充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油罐的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氮器,在制氮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有输气管,在输气管的出气端安装有氮气浓度传感器;所述氮气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上对应的输出端还分别与制氮器的电源控制端和流量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输气管的出气端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输气管上还安装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制氮器的输出端还安装有一个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输出端与流量控制器连接。
优化地,在输气管上还安装有干燥器,所述干燥器与控制器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快速、准确的给油罐充氮:本实用新型的充氮装置采用控制器来控制制氮器的开、闭,并通过氮气浓度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油罐内氮气含量并向控制器输入信息,这样控制器就可以根据输入的信息准确控制充氮量,既能保持每个油罐内的氮气浓度,还能防止罐内压力过大造成安全事故。
2、实现了自动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充氮装置在充氮过程中,无需人工介入,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监测和控制,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结构简单、设备的购置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油罐的充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氮器,2—输气管,3—缓冲罐,4—氮气浓度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6—控制器,7—流量控制器,8—干燥器,9—减压阀,10—油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油罐的充氮装置,包括制氮器1,所述制氮器1采用的是现有的氮气制作设备,在制氮器1的输出端口连接有输气管2,所述输气管2用于与油罐10连接,氮气通过输气管2可以进入到油罐10中。在输气管2的出气端安装有氮气浓度传感器4和压力传感器5;在安装时,所述的氮气浓度传感器4和压力传感器5设于储气罐10内部的,所述氮气浓度传感器4和压力传感器5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6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6设于储气罐10外部,在控制器6内预置有控制程序,该预置的控制程序内包括了氮气的最大浓度数据、储气罐的最大气压值等,所述控制器6上对应的输出端还分别与制氮器1、流量控制器7及干燥器8连接。
参见图1,氮气浓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流量控制器7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6连接,这样在充氮过程中就可以在控制器6上显示罐内氮气浓度、压力与管内的氮气流速,完成充氮过程中有效的监控。在制氮器1的输出端还安装有一个缓冲罐3,这里的缓冲罐3可以采用现有的成熟部件,通过缓冲罐3可以使管路中的氮气流速平稳。当流量控制器前压力过大时,气体通过减压阀排9出,不会使管路中的压力过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4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