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锻压机用成型胎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3923.1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8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张世海;张成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J13/03;B21J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锻压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锻压机用成型胎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锻造工艺中,锻造多台阶轴类工件时,一般先利用摔形胎模对待加工坯料进行倒棱、滚圆摔台阶的粗加工,倒棱、滚圆是指把非圆形的轴类坯料(如方形坯料)加热(达到始锻温度)后放于摔形胎模中通过锻压机的锻造,粗加工成圆形轴坯,然后再将粗加工后的圆形轴坯放置于成型胎模中,将轴坯锻造成型。
现有技术中,对工件进行锻造用的下胎模固定在锻压机横向移砧装置的下砧座上,上胎模固定在锻压机活动横梁的上砧座上,在用摔形胎模对工件进行锻造的过程完成后,需要将摔形胎模更换为成型胎模。其中,下胎模的更换是通过将固定摔形胎模下胎模的下砧座移走,将固定成型胎模的下胎模的下砧座移动到工作位置上,而上胎模的更换则是通过将固定在锻压机的上砧座上的上胎模拆卸下来,再将成型胎模的上胎模安装在锻压机的上砧座上,实现胎模的更换。
但是在更换上胎模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拆卸原有的上胎模,再安装新的胎模,此过程耗时较长,粗加工后的轴坯在此过程中冷却到终锻温度以下,需要再进行加热才能锻造,使得锻造工件不能一火次完成锻造,这样不仅造成生产效率低,而且由于工件是经过多火次锻造成型的,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影响工件的锻造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压机用成型胎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在锻压机上更换上胎模耗时较长,使工件不能一火次完成锻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压机用成型胎模,包括上胎模及与所述上胎模相互对合的下胎模,所述上胎模与所述下胎模对合后形成有锻造工件的型腔;
所述上胎模与所述下胎模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上胎模顶起的至少两个压缩弹簧;
每个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上胎模的下表面上设置的第一弹簧孔中,另一端穿设在所述下胎模的上表面上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弹簧孔对应的第二弹簧孔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第一弹簧孔的第一抵顶面及所述第二弹簧孔的第二抵顶面上。
如上所述的锻压机用成型胎模中,每个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所述导向柱的一端穿设在与所述第一弹簧孔连通的第一导向孔中,另一端穿设在与所述第二弹簧孔连通的第二导向孔中;
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弹簧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导向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弹簧孔的直径,所述第一抵顶面为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弹簧孔之间形成的环形面;所述第二抵顶面为所述第二导向孔与所述第二弹簧孔之间形成的环形面。
如上所述的锻压机用成型胎模中,所述导向柱穿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孔中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导向孔背离所述第二弹簧孔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向孔的扩孔,所述导向柱的限位部卡设在所述扩孔与所述第二导向孔之间的环形面上。
如上所述的锻压机用成型胎模中,所述压缩弹簧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型腔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锻压机用成型胎模中,所述下胎模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第二弹簧孔连通的排渣口,每个所述排渣口的深度与所连通的第二弹簧孔的深度相同,用于将每个所述第二弹簧孔中的废渣排出孔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锻压机用成型胎模,通过在成型胎模中设置可将上胎模顶起的压缩弹簧,可实现在锻造过程中不更换上胎模,一火次完成对工件的成型锻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锻造成本,而且确保了工件的锻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用成型胎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用成型胎模中下胎模(从垂直于下胎模的上表面往下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摔形胎模在锻压机工作位置上的工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成型胎模在锻压机工作位置上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3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动补水排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焊烟吸收净化器的焊烟跟踪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