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漏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2114.9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1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赵秉森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尿管。
背景技术
医学上,导尿是将尿管经由尿道插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其主要分为保留导尿与间歇性导尿两种。保留导尿是临床常见的诊治方式,是指将导尿管一直保留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时才拔掉或定期更换新管子。目前临床保留导尿由于使用的尿管无法与尿道口贴合,从而出现漏尿现象,造成衣物潮湿、污染,会阴部浸渍在尿液中,使患者不适和会阴部皮肤受损。
目前克服漏尿通常通过外部辅助来实现,如增加对会阴部或尿道口的保护,及时更换被服等,其操作繁琐、浪费人力且不利于病人康复;另外,市场上也有带有气囊的尿管,通过气囊的膨胀来使尿管与尿道口贴合,防止漏尿,但是,气囊膨胀法仍然存在贴合不紧密现象,且尿液聚集在气囊与尿道壁,易滋生细菌,造成逆向污染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尿管在插入病人体内后,尿管无法与尿道口完全贴合,出现漏尿现象,易造成污染衣物、护理麻烦且有逆向污染危险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止漏尿造成被服污染、逆向污染且护理简单的防漏尿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防漏尿管,包括尿管本体,还包括有防漏垫,防漏垫包括防水底层、吸水芯体层和无纺布面层,防漏垫设有侧向通孔,尿管本体穿过侧向通孔,侧向通孔两侧的防漏垫设有相应的不干胶和胶贴。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漏尿管,防漏垫包括防水底层、吸水芯体层和无纺布面层,无纺布面层亲肤柔软,病人感觉舒适;吸水芯体采用的是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与木浆制成,其可以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并具有高保水性,将水分锁在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内,避免回渗,而且其吸收速度快,通常在2-3s内吸收,在尿液漏出后快速吸收且避免回渗,保证接触皮肤干爽舒适;防水底层是塑料制品,具有防水功能。防漏垫设有侧向通孔,尿管本体穿过侧向通孔,尿管本体穿过侧向通孔,侧向通孔两侧的防漏垫设有相应的不干胶和胶贴,不干胶可粘贴在胶贴上,使防漏垫将尿管本体与尿道口贴合处包裹起来,漏出的尿液可迅速、充分地被吸水芯体层吸收,防止漏尿造成被服污染,逆向污染;操作时,将防漏垫置于尿管本体与尿道口贴合处下方,然后用不干胶将防漏垫粘住即可,护理简单。
进一步,所述的侧向通孔两侧的防漏垫设有相应的魔术粘贴和魔术粘扣。魔术粘扣可反复粘贴在魔术粘贴上,若粘贴不到位,可轻松撕开再粘贴。
进一步,所述的防漏垫为梯形。梯形防漏垫粘贴后形成上窄下宽的筒状,上面窄处包裹在尿管本体和尿道口贴合处,一方面,克服人体的尿道口由于隐蔽而不易包裹的缺陷;另一方面,防止防漏垫面积小造成吸收不均匀的缺陷。
再进一步,所述的侧向通孔上表面设有开口。在防漏垫吸收充分或者弄脏需要更换而尿管不需更换时,通过开口打开侧向通孔,将防漏垫取下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漏尿管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漏尿管实施例一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漏尿管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漏尿管实施例二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漏尿管,包括尿管本体1,还包括有防漏垫,防漏垫包括防水底层2、吸水芯体层3和无纺布面层4,防漏垫设有侧向通孔5,尿管本体1穿过侧向通孔5,侧向通孔5两侧的防漏垫设有相应的不干胶6和胶贴7;所述的防漏垫为梯形;所述的侧向通孔5上表面设有开口1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干胶6和胶贴7设于防漏垫的相对面上,打开侧向通孔5上表面的开口10,且通过双面胶粘贴,使用时,先将尿管本体1穿过侧向通孔5,将尿管本体1插入尿道口且固定,然后将防漏垫铺垫在尿管本体1和尿道口贴合处的下方,再将防漏垫两端用不干胶6粘贴在胶贴7上,将尿管本体1与尿道口贴合处包裹,当有尿液漏出时,尿液首先从贴合处漏出,防漏垫的吸水芯体层3快速吸收、锁住尿液,无纺布面层4亲肤柔软,而防水底层2避免尿液漏至被服上。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2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负压吸引管
- 下一篇:可调节负压引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