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压力阀的米饭蒸煮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1980.6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4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柳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A47J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万***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米饭 蒸煮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压力阀的米饭蒸煮锅。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一般的家庭用煮饭器中,配置在锅底部的用于对锅内的米和水加热的锅加热单元是主要的加热单元。为将米饭煮得好吃,重要的是使米的淀粉充分糊化。特别是,在焖蒸时利用高温对米加热,以促进淀粉的糊化,增加米饭的甜味和香味。但是,由于在焖蒸时是水处于几乎消失的状态,因此,如果通过锅加热单元继续进行再加热,锅底附近的米饭就会烧焦,因此不得不减弱加热。
采用蒸煮的方式可以避免米饭烧焦。传统的米饭蒸煮器具是一个底部具有若干透气孔的容器,该容器防止于蒸汽上方,蒸汽从容器的透气孔进入而把容器内的米煮熟成米饭。比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0720124992.4提出一种蒸煮饭煲,包括一个盛水用的煮饭锅,所述煮饭锅内腔还设有一个盛米用的蒸饭锅,蒸饭锅的底壁上设有只能使水通过的微孔。
现有的蒸煮但是,由于容器的底部具有透气孔而无法直接放入大米与水,需要在蒸煮前将大米用水充分泡开之后才能蒸煮,费事费力,且蒸煮效率不高;另外,如果要在焖蒸时使所有米饭都维持在100℃以上来促进糊化,则需要导入大量的蒸汽,如果煮饭锅下方温度过高来提高导入蒸饭锅内的蒸汽量,则米饭表面容易出现干燥,甚至局部米饭出现夹生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蒸煮方便且带压力阀的米饭蒸煮锅,能够在蒸煮米饭时促进米饭糊化防止出现米饭夹生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压力阀的米饭蒸煮锅,包括一个用于盛水的煮饭锅以及设在煮饭锅内腔中一个蒸饭锅,在蒸饭锅的侧壁上设有均匀排列的若干个透气孔;在煮饭锅的顶部边缘铰接一个具有压力阀的锅盖;其中,压力阀包括固定在锅盖上的气杆,该气杆的中部具有一与蒸饭锅相通的第一中孔,套接在气杆上的阀门,该阀门的中部为套接气杆的通道,且阀门的的侧壁上设有一个与阀门中部的通道相连通的排气孔。
其中,每个透气孔至蒸饭锅的锅底之间的距离均为该蒸饭锅高度的70%-95%。
其中,在第一中孔的下末端连接设置一个具有第二中孔的橡胶垫,且第二中孔的孔径小于第一中孔的孔径。
其中,在锅盖的内侧面上设置一个扣合在气杆下末端的遮蔽盖。
其中,煮饭锅与蒸饭锅的形状一致,均为圆形或方形。
其中,蒸饭锅的锅底与煮饭锅的锅底之间具有一个用于盛水的盛水腔。
其中,蒸饭锅的外侧壁与煮饭锅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米饭在蒸煮锅内蒸熟而不会因为加热温度过高而在糊化过程中而被烧焦,且在糊化过程中少量沸水会通过蒸饭锅的侧壁上的若干个透气孔浇盖在蒸饭锅内米饭的上表面,从而可以避免蒸饭锅内米饭的上表面因缺水发生表面干燥甚至因缺水而导致没煮熟而夹生的现象,并通过锅盖上设置的压力阀来提高蒸煮速度,有利于提高煮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煮饭锅与蒸饭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力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促进米饭糊化、防止蒸煮过程中米饭表面缺水出现干燥甚至夹生的米饭蒸煮器具,其包括一个用于盛水的煮饭锅1,在煮饭锅1的内腔中设有一个蒸饭锅2,在煮饭锅1的顶部边缘铰接一个具有压力阀4的锅盖4,通过该锅盖4可以将蒸饭锅2密封在饭锅1之中。并且,该蒸饭锅2的侧壁上设有均匀排列的若干个透气孔21,且每个透气孔21至蒸饭锅2的锅底之间的距离均为该蒸饭锅2高度的70%-95%之间。
煮饭锅1与蒸饭锅2的形状一致,一般为圆形或方形,但煮饭锅1的内径尺寸比蒸饭锅2的内径尺寸略大。
如图2所示,蒸饭锅2放置在煮饭锅1的内腔中,蒸饭锅2的锅底与煮饭锅1的锅底之间具有一个用于盛水的盛水腔11,且蒸饭锅2的外侧壁与煮饭锅1的内侧壁之间也具有空隙12,间隙12与盛水腔11之间是相贯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1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