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气息气体放电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0945.2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项琼;王欢;李国宾;汪泉;姜春阳;袁建平;岳长喜;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王玉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息 气体 放电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气息气体放电试验装置,具体为一种处于试验罐体内可旋转变换不同形状电极的试验装置,属高压电器试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压器、电容器、互感器、套管等高压电器设备使用的绝缘油是由矿物油(石油)提炼的,这种油不可再生、易燃烧、污染(特别是电容器油)及腐蚀性严重,气体绝缘组合电气(GIS)及气体绝缘变压器、互感器、分压器等使用的主要是SF6惰性气体绝缘介质,这种介质会带来温室效应,自然分解要经历数百年。据报道国外一些知名电气制造与研究机构已经掌握了CO2作为绝缘介质的基本电气参数,但是没有公开报道。国内研究的比较多的气体是SF6/N2或SF6/CO2混合气体,以利减少SF6气体的使用量,2011年原武高所与山东泰开电气集团合作研制的带等梯度屏蔽110kV CVT用耦合电容分压器,采用0.5MPa纯CO2作为绝缘介质,短时工频耐受和雷电冲击耐受分别达到230kV和550kV。国内一些厂家虽然研究过CO2作为绝缘介质的设备,但没有系统的研究过不同类型的电极在不同距离、不同压力下CO2放电特性曲线。
不同介质气体的放电试验需要多型号的水同规格的放电试验装置,包括对某种气体的放电特性、长期稳定性、局部放电条件下与其它物质的相溶性等基本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绝缘气体。
公知的发明或新型专利及文献报道,主要是针对SF6气体的单一试验电极条件下的试验研究,一种可用于对N2、CO2等各种不同气体的小气息条件下的不同类型电极、不同距离及不同压力下气体的放电特性研究装置成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公开一种用于对N2、CO2等多种不同气体的小气息条件下的不同类型电极、不同距离及不同压力下气体的放电特性研究装置,有利于寻找新的气体替代变压器绝缘油或SF6气体绝缘介质,符合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小气息气体放电试验装置,是一个处于密封低压罐体内部的气隙放电试验装置,所述罐体可充放试验气体,罐体内上部是高电位电极、连接高电位电极的导电杆及驱动导电杆上下移动装置,罐体内下部有处于低电位的环形骨架、均匀分布在环形骨架外圆上的试验电极、环形骨架支架,还有驱动环形骨架旋转并定位装置;所述罐体上有充放气孔,所述充放气孔通过外接减压阀及流量控制器与外部气体分析仪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骨架是圆环状结构,环形骨架外圆上分布有至少六个插槽,相邻插槽之间按60°夹角均匀分布,有至少六根不同规格的试验电极分别插装在所述插槽内;所述环形骨架圆心固连有旋转轴,所述环形骨架支架固连在所述罐体内的下端中部,所述支架上固连有轴承座,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当环形骨架在支架上每旋转60°时,环形骨架上有且仅有一个位于最高位置的试验电极通过环形骨架定位在与所述高电位电极相对应的试验位置;所述罐体中部壳体上有测量高电位电极与对应的低电位试验电极之间间隔距离的激光测距装置;所述驱动环形骨架旋转并定位装置是位于罐体外部的旋转电机或者是手轮驱动的齿轮系联动并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利用内置于密封试验罐体内的可旋转环形骨架,可在不开罐更换试验电极状态下,检测不同形状、不同材料试验电极在不同气体环境下的放电特性,试验电极定位准确、电极间距离调节方便,大大提高了试验研究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气息气体放电试验装置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小气息气体放电试验装置俯视图;
附图3为环形骨架及骨架上插装的试验电极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试验电极,2—插槽,3—环形骨架,4—罐体,5—盖板,6—激光仪,7—轨道,8—支架,9—精密刻度尺,10—高电位电极,11—挡尘盘,12—高压套管,13—导电杆,14—均压环,15—调距装置,16—充、放气孔,17—旋转轴,18—密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09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电容耐压并自动放电的装置
- 下一篇:变压器综合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