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颧弓骨折用预制水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0901.X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5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孟箭;张杰;李志萍;顾倩平;庄乾伟;吴瑞含;王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箭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预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水囊,具体是一种颧弓骨折用预制水囊。
背景技术
颧弓是人体面部的骨性结构,呈弓形,在外耳道前方向前延伸到面部前方,颧弓的弓度决定了面部的宽度,由于颧弓较窄,外伤受力时易骨折。目前针对颧弓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中钳法、口内复位法、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或拐杖形切口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各种缺陷:有的复位后无法固位,易造成复位后再塌陷;有的损伤较大,导致面部留有瘢痕或面神经拉伤,这些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创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颧弓骨折用预制水囊,能够在降低伤者创伤的同时使颧弓骨折部位复位愈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颧弓骨折用预制水囊,包括导管和设置在导管端部外侧的水囊,所述的导管上开有注水管腔和引流管腔;所述的引流管腔贯穿在导管内;所述的注水管腔的前段、导管侧壁对应处开有通孔,注水管腔通过通孔与水囊相通,注水管腔的后端连有防反流塞;所述的水囊为椭圆形。
所述的引流管腔的管径为3-5mm,注水管腔的管径为0.8-1.2mm。
还包括设置在导管上的固定夹。
相比现有针对颧弓骨折的治疗方法,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颧弓骨折用预制水囊治疗颧弓骨折时,只需先将其插入颧弓内,再通过注水管腔对水囊进行充水实现了对伤者的颧弓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愈合,待其完全复位愈合后再对水囊进行放水,并将其从颧弓内取出,避免出现复位后再塌陷、面部留有瘢痕或面神经拉伤的情况;同时能够清除上颌窦内血凝块、粘液及细菌等异物,预防感染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导管和水囊的剖视图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水囊,2、导管,3、注水管腔,4、引流管腔,5、通孔,6、固定夹,7、防反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颧弓骨折用预制水囊,包括导管2和设置在导管2端部外侧的水囊1,所述的导管2上开有注水管腔3和引流管腔4;所述的引流管腔4贯穿在导管2内;所述的注水管腔3的前段、导管2侧壁对应处开有通孔5,注水管腔3通过通孔5与水囊1相通,注水管腔3的后端连有防反流塞7;所述的水囊1为椭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设计引流管腔4的管径为3-5mm,注水管腔3的管径为0.8-1.2mm,确保其更容易放入上颌窦内,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在导管2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具体位置处的固定夹6,确保导管2能够固定,防止导管2脱落的情况发生。
需要对颧弓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可先将导管2带有水囊1的那端插入颧弓内,再将装有水的注射器插入防反流塞7,推动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的水通过注水管腔3流入水囊1,可根据患者的情况控制输入的水的容量,使得充水后的水囊1呈椭圆形,确保了其能够支撑固定颧弓骨折部位,促进了骨折部位复位愈合;同时可在引流管腔4端部连接负压吸引器,能够使颧弓内的血凝块、粘液及细菌等异物通过引流管腔4流出,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待骨折部位完全复位愈合后,可将注水管腔3尾部分叉处剪断使水囊1内液体自己流出,或用注射器接针头,从注水管腔3将水抽出,最后再将导管2拔出即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对人体的创伤小,能够使颧弓骨折部位复位愈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箭,未经孟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0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