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镀滚桶阴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90883.5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16 | 分类号: | C25D17/16;C25D1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52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镀 阴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二级管滚桶镀锡中的电镀阴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电子产品的表面处理,电镀行业里的电镀阴极设计也越来越多,但目前二极管镀锡的滚桶都是用一根铜棒将两侧轴心连通做为阴极,由于在铜棒导电的连接处是裸露的,极易因镀层沉积太厚而使滚桶抱死,引起不必要的维修及费用,也造成锡的浪费,导致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镀层沉积过厚的电镀滚桶阴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镀滚桶阴极结构,左右两根结构相同的铜棒(1)对称设置,该铜棒(1)为“Z”形,由上横段(1a)、竖段(1b)和下横段(1c)组成,上横段(1a)及下横段(1c)均与竖段(1b)相垂直,左右两边铜棒(1)的下横段(1c)相对接固定,在每根铜棒(1)的竖段(1b)、下横段(1c)靠近竖段(1b)处以及下横段(1c)与竖段(1b)相连的拐角处包覆有一层绝缘树脂漆(2)。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左右两边铜棒的下横段相对穿入滚桶的中心孔内,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实现对滚桶的定位。铜棒下横段位于滚桶内的部位裸露,铜棒下横段的其余部位以及竖段覆盖一层绝缘树脂漆,能防止锡渣产生,并避免锡层太厚致使滚桶抱死,在保证滚桶性能的同时,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根铜棒(1)的下横段(1c)一体形成有螺柱,该螺柱伸入另一根铜棒(1)下横段(1c)的螺孔中,两者螺纹配合,这样既稳定又方便安装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树脂漆(2)的厚度为1.8—2.2mm。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树脂漆(2)的厚度为2mm。
作为优选,所述铜棒(1)的直径为20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保证滚桶性能的同时,也解决了目前电镀中镀层沉积太厚而使滚桶抱死、锡渣产生的问题,同时还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左右两根结构相同并对称布置的铜棒1构成。其中,铜棒1为“Z”形,由直径为20mm的铜质棒料弯折而成,该铜棒1具有上横段1a、竖段1b和下横段1c三段,上横段1a与下横段1c相平行,且上横段1a及下横段1c均与竖段1b相垂直。在其中一根铜棒1的下横段1c一体形成有螺柱,该螺柱伸入另一根铜棒1下横段1c的螺孔中,两者螺纹配合,使左右两边铜棒1的下横段1c相对接固定。在每根铜棒1的竖段1b、下横段1c靠近竖段1b处以及下横段1c与竖段1b相连的拐角处包覆有一层绝缘树脂漆2。所述绝缘树脂漆2的厚度为1.8—2.2mm,本实施例优选为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90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铬酸电解隔膜槽
- 下一篇:一种铝电解槽用大电流逐级转移开关